田振亚

时间:2024-02-11 16:42:29编辑:影视君

田振亚的个人简介

田振亚,一九六九年十二月生于漯河,别署半儒,号汉风堂主,民革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漯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师从著名书法家张海、李刚田、刘文华先生。《收藏鉴赏》杂志副主编,《中华画刊》副总编。

学术流派

师从著名书法家张海、李刚田、刘文华等先生。研究书画十余年,主张“尚古出新,意追秦汉,法归晋唐,弘扬时代”。是书法中的“新古典主义”和“中原书风”的实践者。隶书入手张迁,后学东汉诸碑,参简书意趣,追求静穆气象;行草学二王,后专精米芾、王铎,近年专攻汉隶、楚简,兼善诸体。

成就及荣誉

作品入展全国八届书展,第四届、第五届楹联大展,“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2005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首届“三晋杯”全国公务员书法大展,河南韩国书法邀请展,河南南非书法邀请展等。2005 年3月应台湾中华博远文化经济协会邀请赴台北举办“当代青年田振亚书法展”。

作品获CCTV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展隶书组优秀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提名奖;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奖;“气韵东方――别克君威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佳作奖;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佳作奖;首届“冼夫人”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奖;2003河南名家邀请展铜奖;全国首届“语文报杯”书法大赛铜奖;第二届“羲之奖”全国书法篆刻大奖赛银奖;2004“盛世国风”中国书画年展银奖,并多次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奖。

作品

作品先后在《团结》杂志、《团结报》、《河南日报》、《大河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报刊刊登并介绍。作品曾在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革命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多家纪念馆、文史馆展出并被收藏,各地碑林、碑廊均有藏书勒石,并入编辞书、名人大典、作品集等。部分作品被美国、日本、法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友人收藏,出版有《田振亚书法艺术作品集》、《中国书法院07书法创作研究生田振亚作品集》和《中国青年书法家·田振亚卷》。

田振亚的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呢?

田振亚1969年出生于 漯河市 临颍县杜须镇一个教师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他的字就写得比一般孩子要好。进入初中,他的一个同桌患了眼病,他就陪同桌找到镇上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老奶奶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写得一手好 毛笔字,文学功底深厚。

他和同桌进了药店,老太太正用毛笔在宣纸上抄写药书,但见老人字迹娟秀,煞是好看。老太太写得出神入化,田振亚看得如痴如醉。

老太太见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如此喜欢书法,就欣然写了下边这首诗赠予田振亚:

读得书来似大丘,

不用耕地自然收;

白天不怕人来借,

夜晚不怕贼来偷。

老人把这首诗写在宣纸上,郑重地送给田振亚,鼓励他说:"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把字练习好,字不但是一个人的门面,也可能当做一个人吃饭的资本。"田振亚牢记在心,一定要读好书、写好字,后来经常到药店向老人讨教。

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一天,他和另一个同学路过县城西街一个"工艺美术部",几十个人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出于好奇,他进去一看,见一个老人正在那儿写字。

经打听得知,老人叫张玉振,原黄埔军校第十四期教官,以写米芾、二王的字见长。

当围观群众散去后,田振亚问老人,能不能收他为徒。

张玉振:"你喜欢书法么?"

田振亚:"喜欢。"

张玉振:"学书法苦呀!"

田振亚"我不怕。"

随后,张玉振老人收下了他这个徒弟。在老师的指导下,田振亚的进步很快,不但考上学,而且还到北京进修。先是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后来又当选为漯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了一个靠书法专业吃饭,而且吃得不错的书法家。

上一篇: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下一篇:飞行员身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