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心峰的个人简介
汪心峰,1978年5月生,山东肥城人。山东省美协会员,广西美协会员,山东青年美协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师书画院会员,国家画院黄格胜工作室画家,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画家。先后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教育学院美术学专业,201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美术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画家黄格胜教授。现为专业画家。
参展记录
作品《临流人家》、《云林山居》入选首届山东(国际)美术双年展;
作品《等风来》参加“喜迎登山节庆祝建国67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
作品《云起青山寨》参加《画家眼里的大苗山》作品展,北京民族文化宫;
作品《五月的记忆》入选第三届山东省中师、中小学教师美术作品展;
作品《石上春秋》四条屏参加“格物致知”――黄格胜教授研究生教学成果第4回汇报展,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
作品《入云深处》、《云外青山高》参加“格物致知”――黄格胜教授研究生教学成果汇报展,广西区博物馆;
参加“格物致知――黄格胜教授教学展2012”,桂林美术馆;
首届教师书画院作品展,《中国教师报》;
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作品展,鲁迅博物馆;
太行山首届中国书画精品展;
“泰山杯”书画大赛美术展,泰安市文联;
作品《松风泉韵放牧归》在“纪念孔繁森全国书画邀请展”,山东美协、山东书协。
获奖经历
作品《临流人家》、《云林山居》入选首届山东(国际)美术双年展,获优秀奖,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文联 ? 山东美协;
作品《等风来》荣获“喜迎登山节庆祝建国67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一等奖;
首届教师书画院作品展优秀奖,《中国教师报》;
《五月的记忆》入选第三届山东省中师、中小学教师美术作品展;
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作品展优秀奖并被收藏,鲁迅博物馆;
太行山首届中国书画精品展优秀奖;
“泰山杯”书画大赛美术类银奖被授予“泰山书画百家”称号,泰安市文联;
作品《松风泉韵放牧归》在“纪念孔繁森全国书画邀请展”中被评为优秀作品,入选作品集,山东美协、山东书协。
艺术评论
太行好大雪――汪心峰山水新作赏析
文/颜建国
汪心峰是生于长于泰山之下的青年山水画家,青少年时期,就显示了他的绘画天分,大人们记得,刚蹒跚走路的他就喜欢用手指或树枝在地上画画写写。稍长入学,他留给老师同学的记忆也是喜画善画,以后考取师范,逐步把山水画立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在山东教育学院和曲阜师范大学学习时,他主要研习雄浑的北派山水画法,以后在广西艺术学院黄格胜教授座下当研究生,融入了西南华滋的媒质。而近年来,返回山东继续从事教育工作,汪心峰一边育人一边创作,他的山水新作中多了“南腔北调”的成份,在阳刚中揉以润美,在浑厚中嫁接婉约,这些在他近年创作的太行雪景中体现尤多。
作为学院派体系培养的画家,汪心峰一直重视实景写生,不喜欢躲在斗室闭门造车。这是他二十年来为画形成的习惯。近到在窗前就可以审视的巍巍泰山,甚至十里乡下一座有滋味的斗山垒岭,远到千里之外的太行峨眉,都是汪心峰风尘仆仆刻写的入画佳境。为了满足自己的写生需要,生活稍一宽裕,他就和爱人商量后买了一辆家庭用车,以利于自己便捷地携带画具写生。记得和外人谈起画画的经验时,他介绍说自己十分感谢童年就记在心里的句子: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他觉得,对于一个画家,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比啥都重要。
汪心峰通过多年研习,他的山水画已经突破定式束缚,在逐步寻找自己的语境。比如他的《乡山晴雪》,这是一幅竖式的大画,一般画家会按“s”或几个三角套用构图,以便把画面的大势铺开;但汪心峰打破了这一模式,大胆采用了左竖右横的构图之法,左边高崖一层压着一层,尽显太行壁立万仞,右边崖头平坡一道叠着一层,展示太行高坡的绵延波折。大山深处是人家,在这种艰难环境里,太行人达观隐忍地生活前行,水是太行人家的生命线,而汪心峰笔下的高坡积下画了那么厚厚的雪,可见,他是多么钦佩勤劳朴实的太行人,多么用心和真心为太行人家书写与歌唱。
汪心峰虽然是山水画家,但他对花鸟也广泛涉猎,特别对杂树、植物等,他认为,花鸟的技法可以使山水画家的作品灵动鲜活。为了补充自己的山水画,他曾多次到菏泽、东平湖等写生画牡丹和荷花,为了近距离观察花草习性和生长,他还利用空余自己养花种草,让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时时被入画的因子所围绕。朋友曾笑他说:简直就是痴画人。比如他的新作《疏影》,初听以为是一幅花鸟画,其实还是一幅以太行山为母题的山水画。这幅画构图采取了较为传统的“c”字模式,山坡是“c”字,冬树还是“c”字,积雪也以“c”字为衬,可见汪心峰画法的巧用妙诀。这些树,主干的苍劲,分枝的斜姿,都在汪心峰的笔下有了生动的表现。那雪,在常人笔下是最难表达的,但在汪心峰的留白穿插里,泼墨分解下,层层片片,铺天盖地,真有唐诗人所写北方大地大雪后“天地一笼统”的气势和壮烈。
过去看很多人的山水画,感觉以自玩自味为多,画面离一般人的思维空间较远,画家多用出世之逸态描写天外雅韵;但汪心峰山水不追求这些,他的笔下更关注生民状态和人间烟火。他的山水画,和大众的生活甚至喜怒密切关联,就如他的太行组画,画了那么多本真的凡间山水,可见汪心峰的深意与心境。太行好大雪,明年是丰年。看着这样的好山好水图,在感悟中,在赞叹里,人们或许会像使用网络语言一样,对汪心峰和他的太行雪景图,竖起拇指赞一个。
古语说:“瑞雪兆丰年”,以雪为景,泼墨太行,作为新一代山水画家,汪心峰一定想得很远些吧?
(此文刊载于《中国书画报》)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青年画家汪心峰的笔墨情
文/耿海燕
在浮躁的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心灵的家园,诗意的栖居。春看梧桐花开,赏青山叠翠,秋观落叶缤纷,天高云阔;心游物外,枕听水声山色。这种境界,不仅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是一种超越万物的精神呈现。汪心峰,就是这样一位致力于用心感受自然百态、润于笔端的青年画家。
汪心峰,山东肥城人,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后,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考取当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黄格胜的研究生,潜心研习山水画。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童年起,这句话就深深地烙在了汪心峰的心里。从蹒跚学步时用树枝在地上的写写画画,到今天的笔墨挥毫,三十多年来,他从来都没有放下心中的梦想,就算参加工作后,工作之余的所有的闲暇时间,他都用来了作画。朋友都笑他:痴画人。
万物精于“痴”,因着这个“痴”,汪心峰的画作日新月异,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一句话,叫“画如其人”。看他的画,就像看他的人,豪放大气,又细腻柔婉,枯寒中有生机,恣意中见清丽。《行走的风景之绿野淙淙》,打破定式,采用“之字”构图,左竖右横,左边高崖一层压着一层,右边崖头层层叠叠,用笔疏松,墨色清秀,展示了太行山的峥嵘交错,群峰之间几抹绿色、几点黄色展露生机,意蕴深远。一幅《春至》,笔笔都成绕指柔,繁茂丰厚的层层山峦中,多用“点”精,红的、绿的、黄的,或淡或浓,山烟含翠,气韵流动。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意境是水墨的灵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境无高低,旨在“意”。汪心峰的意,就在他天性的纯朴、厚道,在于他骨子里对美的执著与追求。他的山水画大气,无拘无束,他的花鸟画,却是构图精致、兼工带写,润色清雅。《玉玲珑》里浓淡相宜的墨色把白色的玉兰衬托的超凡脱俗,一曲《恋歌》更像一首小夜曲轻盈飘逸。汪心峰的画作,深得导师的真传,但他深知,沿袭不能超越,这些年来,他一直不断创新,不断尝试,不断超越自己。
实践出真知。他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写生、创作。从巍巍泰山,到乡村原舍,从太行峨嵋,到异域苗岭;从柳树娥娜到冰雪飘飘,他几乎没有停止过写生。他把自然界的奇山秀水、风土人情深储于心,付于笔端,随心随性,挥毫而出。
心中有丘壑,画中现真味。他的勤奋和坚持使他佳作频出:作品《流水人家》、《云林山居》入选首届山东(国际)美术双年展当代新锐展,作品《云起青山寨》参加《画家眼中的大苗山》作品展,作品《入云深处》获首届教师书画院作品展优秀奖,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作品优秀奖并被鲁迅博物馆收藏。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只有直面生活、有感而发才能有大的修为。境由心出天地宽,汪心峰,正是由于从来没有放弃过梦想,放弃过追求,放弃过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在嘈杂中固守一方净土,不拘藩篱,才能在画作中自由呼吸。人生无法做到纤尘不染,但心可以清澈透明。我们相信,我们也坚信,坚守梦想,他的路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