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滨(画家)的个人简介
王滨,号子墨言,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煤矿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煤矿文联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秘书长。北京水墨之韵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研修于09级天津美院。2010年结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第二届张立辰花鸟画高研班。艺评网合作艺术家
刊物介绍
有《中国都市新闻网》、《中国民生时报》、《中国日报中文网》、《中国南方通讯社》、《商与法――中国最大的商业与法治专题网站》、《MSN中国》、《传奇画家网》、《中国故乡网》、《腾讯网》、《网易滚动》、《新浪滚动》、《中国文化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市场报》、《中国书画家报》、《美术报》、《书法导报》、《名家书画报》、《阳光艺术》、《光源》等刊物介绍。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其《扇面花鸟画稿》教学示范本。作品入编2013年“科学发展?再创辉煌”为主题中国邮政出版的明信片?电话卡?纪念币。2014年做客“军地艺术访谈”栏目。2015年坐客“第一收藏”栏目。
参展记录
2003年
《花鸟》入选河南省第二届中国艺术展
2004年
《翁郁》入选“首届杏花村杯全国中国画电视大赛”
艺术评论
王滨:德艺双馨的艺术创作者姜广秀/文
一枝翠竹微微颤动,两只小鸟浅吟低唱,惟妙惟肖的画面,透出一片不易察觉的虚灵妙境。欣赏著名画家王滨先生的作品,可谓回味无穷。
天生具有艺术灵性的王滨先生,号子墨言,1969年出生于河南。因“玉米地里的故事”国画系列作品在全国画坛引起不小的震动,被称为“画坛老玉米”。初识王先生,衣着朴素、长相朴实、谦虚和蔼、谈吐机智幽默。在聊天中得知,他当过小工,当过兵,经历过生活的磨难。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画家,用笔墨抒发着浓浓的爱国情怀,坚定着艺品如人品的原则,冲破形式之藩篱,屹立于画坛,难能可贵。
相对于艺术创作,王先生更注重的是能以多种形式展示国画的技巧与魅力。言谈之间,他毫不掩饰对自己技艺的自豪,十分自信地告诉记者,国画有它自身的特色、风格和气派。他认为,在扎实中国传统国画基本功后,就要画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在画坛叫“脱俗”。不过,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一定要有章法可循。
在生活中发现美,用画笔表现美的王先生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写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品先贤的经典画作,体会名家的创作脉络,体悟墨色中的情感,探索自己的创作路径。其创作的“玉米系列”、“白描竹子花鸟系列”、“山水扇面系列”、“墨荷系列”、“菠萝蜜系列”等等作品,把人带入无限的想像空间,让人产生一种内心的感动和共鸣。花鸟画大家霍春阳先生看到其作品后,更是赞不绝口。更有专家评价,王先生不仅人品好,其作品更领会了中国传统国画的精髓,意境深远。著名画家张立辰老师更是直言,王滨是位不可多得的德艺双馨艺术创作者。
对于很多前辈和后辈的艺术家,王先生都带着一种赞赏的口气,他认为对于艺术,不能有门派之见,更不能粗暴的下一个界定,否定认为不好的东西。对于前辈我们应该汲取精华,去学习,学习他们的艺术精髓,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对于后辈我们应该多加鼓励,去教导,帮助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年轻的画家,要勤奋、要有毅力,要有吃苦的精神,更要不断的突破自我,不断的否定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进步。王先生强调,艺术应该着眼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国画是中华文化遗产,其中的神采奥妙,只有苦于追求和奋力攀登的人,才能领略她的神圣和无穷魅力
“我画画就是为了快乐,不为别的。”王先生如是说。纸与笔间的摩擦,产生如此美妙的画面,打心底的愉悦。国画艺术使王先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更给他带来了精神的享受和寄托。在王先生看来,一切的名与利、功与过、喧嚣与浮华,在艺术的天地里被烟消云散,被无形挥发。现如今,一些画家热衷于参与各类活动,热衷于大肆的宣传自己,把自己的作品作为一种赚钱的工具。王先生对这些现象痛心疾首,期盼有责任感的画家,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贡献。?
在几十年的笔墨生崖中,王先生的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社会引起广泛共鸣。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参展并获得许多奖项,作品《红妆》荣获全国第二届徐悲鸿美术奖、作品《花鸟》荣获迎奥运国际书画名家作品友好交流展三等奖、作品《乡情》荣获河南省第四届中国画艺术展优秀奖。部分作品被国家领导人、部队将领和国内外收藏家收藏。由于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其作品争相被《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家报》、《美术报》等十几家权威媒体报道。
术业有专攻,做为中国艺术创作院花鸟画院副院长的王先生习画“寻门而入,破门而出”,成就了自己的国画神韵,在勤奋好学、手不释卷、每日临摹与写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