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翰明的个人简介
汪翰明,诗人,号华盖麓子。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人,现居云南开远市,1946年2月6日生。早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过宣传报道、中学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1985年后任职于开远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民盟开远市委,副处级调研员。出版20万字诗文集《心路》。汪翰明
汪翰明,诗人,号华盖麓子。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人,现居云南开远市,1946年2月6日生。2000年以来,有三千多首诗词刊载(包括转载)于《中国诗人诗歌大辞典》、《当代诗坛百杰佳作选》、《当代杰出诗人经典作精编》、《世界汉诗艺术家辞海》、《世界杰出华人百家诗词精选》、《中国诗人》、《世界诗人大辞典》《中华诗词著作家典藏》等二百六十多种诗词典籍,获金奖、一等奖二百多个,获第七、八、九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银奖。诗词论文《诗(词)体创新二说》被“全国第26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评选为优秀作品,并在大会上宣读;古体长诗《小康颂》被载入《共和国60年重大获奖理论成果汇编》。 中国文化促进会等机构评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位杰出诗词著作家”,邀请赴京授奖;被授予“共和国杰出诗人”、“世界汉诗金奖艺术家”、“当代诗星”、“中华诗词复兴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中国文学研究院、中华汉语研究会、中国诗歌协会、中华诗词研究会、中华诗词著作家评委会、国际诗词协会等机构分别联合发文件授予“中华当代诗词最高创作奖”、“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实力派诗人”、“建国60周年中国作家文学终身成就奖”、“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华当代杰出诗词著作家”、“中华诗词复兴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家协会会员、中华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协会会员、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文硕图书编著中心、《中国诗人》首席顾问,世界汉诗联盟吟友会终身名誉会长、国际诗词协会副会长。
人生经历诗人汪翰明――
历经风霜行心路 诗文之花绽笔下
退而不休勤耕耘
汪翰明自青少年时代起就爱好诗词。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分配到河口县委宣传部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调到开远工作后,又先后在教育战线、行政机关工作。虽然他长期担任部门的领导职务,但与文字工作结缘甚深。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诗词作品,其后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中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诗词及散文和短篇小说。为此,10多年前他就加入了省诗词学会,后来资深著名教授张文勋又介绍他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人们在本市及州的多种刊物常能读到他的诗词。
2006年,汪翰明从民盟开远市委的领导岗位上退休,许多单位知道他的才能,就聘请他去写史编志。几年来,他先后完成了《开远民盟简史》的撰写,承担了河口县文史资料专辑《中越友谊之歌》、《开远市环境保护志》的大量编辑工作、《开远市志(续志)》中10多个单位材料的修编并写了7个名人的传(事)略,参与了《话说红河(开远卷)》的编写,曾经被省政协授予“优秀文史工作者”称号的他,退休后又被州政协聘请为文史委员。
本来像他这样享受副处级待遇的退休干部,辛勤工作多年,退休后可以优哉地安度晚年了。可是他觉得,即使退休了如果不发挥专长做些有益的事就是资源的浪费。他那颗不老的心始终在涌动着,手中的笔始终不甘寂寞,他文学创作的爱好和功底终于有了更好地发挥,在他的笔下绽开了许多诗文之花。
厚积薄发结硕果
汪翰明退休后为何还乐此不疲地潜心于诗词创作?这是缘于他的爱好,优于他的功底,但更重要的还应归于“言为心声”之理,他内心总是充满阳光,充满大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强盛,眼前城乡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质量的迅速提升,常让他兴奋不已,也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他认为不将美好的东西凝练升华成诗句他就忐忑,必讴歌而后快,于是他把“心声”变成了“言”。
退休后,他20万字的诗文集《心路》已正式出版,其后又写了10余万字的诗文。他大量的作品发表在全国性的诗书中,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已产生了较大影响。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260多种诗书已刊载了他的诗词3000多首(包括转载),其中《盛世中华》一书就刊了51首。这些诗书主要的有《中国诗人诗歌大辞典》、《当代杰出诗人经典作精编》、《世界汉诗艺术家辞海》、《华人百家诗词精选》、《中华诗词著作家典藏》、《中国诗人》、《中华诗词范例宝典》、《当代国学精英大辞典》等。
他荣获了北京多个图书编著中心颁发的金奖、一等奖及荣誉称号200多个,荣获了第七、八、九届“天籁杯”全国诗词大赛银奖。
在此期间,他被中华诗词研究会、国际中华诗词总会、中华诗词艺术研究院、中华诗词著作家评委会评选为“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全国56位);被中国文化促进会、中国诗歌协会评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位中华诗词杰出著作家”,并邀请赴京授奖。
中国文学研究院、中华汉语研究会、中国诗歌协会、国际诗词协会、国际孔子汉学研究院、世界华人诗词著作家协会等机构先后分别联合发文件,授予他“中华当代杰出诗词著作家”、“世界杰出华人诗词著作家”、“中华诗词德艺双馨著作家”等荣誉称号。
他被聘请为国际诗词协会副会长、北京文硕图书编著中心《中国诗人》首席顾问、中国国家诗书画院高级研究员,并被免费吸收为世界华文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创作协会会员、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家协会会员。在2010年3月《中国诗人》(第二卷)的“征稿启事”中写道“拟聘请全球著名诗人霍松林、汪翰明……任首席顾问。”这一定位,出其所料,他只有将其视为鞭策激励。也正由于他发表的许多诗词因思想性艺术性而赢得众多读者,所以他被市政协退休党支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把辛劳的付出与金钱的获得联系在一起,这是常理,但汪翰明却不是这样的人。有人说发稿多稿费多,有人问聘为“顾问”给多少报酬?其实,当今的许多公开出版发行的诗书,不收审稿编辑出版费,也不发稿费,购书价优惠(可摆书店出售有些利,但难卖出);出版个人专著,也无稿费可言;聘为顾问,书中有名字有头像,但无报酬,也不收费,这只能说明是对本人水平和成就的认可肯定,是荣誉罢了。
对于稿费他从来也不在乎,他说:如果只会看钱就不会看诗了,如果写诗时想着稿费写出来的就没有诗味了。他认为,只要能发挥专长,把心中的话变为读者喜爱的诗,创造点精神财富,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作点滴贡献就高兴了。他的金钱观淡漠,但注重人生的价值观和精神财富,“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他说:“食不过三餐,睡不过三尺”,有退休金,衣食无忧,只要身体健康就幸福了;自古以来,写诗是不能发财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不都是贫穷的吗?汪翰明如是认为,这也是他辛勤创作的原动力。
梅花香自苦寒来
汪翰明几年来笔耕的果实,人们看得见,但他在书斋里的艰辛却鲜为人知。作为退休人员的他,精力渐差,要创作出如此多的作品,其艰苦的努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在许多退休人员活动的场所见不到汪翰明,柳暗花明处和闹市区也难觅他的身影,每天除晨练和料理自己的生活外,他就是“爬格”和阅读。白天约5小时的文字“活计”,晨读约一小时。“写”和“读”是被许多人视为辛苦之事,他却苦中寻乐,以读写为乐,博览群书。1957年出版的《李白诗选》,已被翻得破旧发黄了,他仍爱不释手;外祖父的诗集,他反复拜读;书房四个书柜,难容其书;床头也总摆一堆常读之书。他的思绪总在诗苑中徜徉,一有灵感的火花,他就将其“逮住”,夜间遇有诗句浮现,他即开床头灯写下,这是常有的事。”也许是爱好单一的缘故,几年来,他没有双休日及一般节假日的概念。每天起床前,想的就是今天有哪些急需做的事,连他自己也费解的是,总是天天有事需做。
春夏秋冬几乎每天他都在灯下吃晚饭,中午旁人午觉醒了还听他的锅铲响。本应进医院看的一些小病痛,他总是拖着,因为怕费时,以致社交也极少,疏远了亲友。前久他外出了两个月,返回开远的当天晚,拆了30多封稿件函看到深夜。他每年处理的稿件函200多。《心路》一书的出版,他耗费的精力也不少,翻箱倒柜搜找文稿,反复认真校对,同时又写了许多诗词充实其中。人们见他走路总是急匆匆的,因为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忙着办事。
人所共知,写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而写旧体诗词则更是伤神的细活,自古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数百件作品,算是呕心沥血之果。有两件较有影响的作品,其创作的过程也非同寻常。古体长诗《小康颂》,仅约1100字,但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了,既有古诗的韵味,又通俗易懂,被州市的多种报刊及全国多种诗书刊用,还被选编入《共和国60年重大获奖理论成果汇编》。创作此诗时,他激动疲乏交加,思绪翻腾,于是边喝酒边写,确实体味了一把“太白遗风”的滋味。再就是论文《诗(词)体创新二说》的创作,文思来潮时,凌晨4点披襟伏案,此文被选编入《共和国重大前沿创新理论成果文选》。
汪翰明是一位历经风霜、意志坚定的诗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招来微词碎语,但他总是只管“走自己的路”,在山峰如林的诗词世界中,他终于走上了一个小小的峰巅,欣喜地品味着丰收的果实。他在诗文苑中洒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也浇灌出了一些绚丽的花朵,他感到幸福快乐。
他认为,退休人不一定欢歌笑语才为乐,做自己喜欢而又对社会有益的事,更是很好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作品欣赏小 康 颂(古风)
――改革开放三十年有感
改革开放,仅只卅年,电光石火,弹指挥间,贫弱中国,换了新颜。国家富强洋人仰,民奔小康心里甜。
中国如睡狮,解放之后醒过来,改革开放站起来,富强以后吼起来。
旧社会,不堪言,腐恶当道黎民苦,金瓯破碎举国怨。
改革前后似梦境,改革之路崎又长:建国之后,百孔千疮,收拾残破,百废待兴,医治战伤,巩固政权打豺狼。民生艰,衣食匮,天灾人祸,雪上加霜,志壮技低图国强,骨硬声高底气弱,浮夸粮高产,砸了饭锅去炼钢,收空茫,叹息充饥肠。阶级斗争弦硬张,斗人忙,人心慌;推恶澜,更有林彪四人帮。逆人道,贬科技,害忠良,毁人才,经济溃,国将衰亡。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惊天雷霆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光芒,中国历史重写华章;改弦更张转路线,不再斗人觅富方。金钟敲定总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路线正,方向明,政策好,人心畅,邓总挥手奔小康。
改革开放金光道,经济展翅高翔。科技兴,教育旺,生产力猛增,民富裕,国亦强;商品琳琅,谷粮满仓;国力位次排前,军事不畏世界列强;凡人飞九天,全球第三国①,华人与嫦娥共舞,漫步遇到吴刚。华夏复兴今实现,志士夙愿终酬偿。“中国速度令洋人惊惶,若非现实,以为撒谎,气焰异往常,办事须看中国脸,东方原本出太阳!
光阴易逝,穷景难忘――
忆当年,人民手中最多的是购物票,最缺的是钞票;如今购物票珍贵成文物,大把钞票撒市场,物随人要。
彼时特困年,人供棉布一尺七,线为区区四小钱。几人之布缝件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孩穿了小孩穿,一件衣裳穿几人。而今年添新衣多少件,衣柜再大无空闲。
昔日充饥吃野菜,而今减肥烹野菜。地减人增粮丰盈,吃饱喝足喜开怀。
昔日轿车响,必是大官来;而今豪车满路开,大车小车家院摆。
高楼大厦密如林,乔迁之喜几多回;农村山乡建别墅,路灯星月同生辉;昔日三代一房睡,如今家中办舞会。绿树鲜花环楼院,宅区尤如公园美。
当年月薪以十计,而今谈则要说千,农民年收也不菲,算来都翻数十倍。当年“万元户”被羡为富贵;而今数十万,视为平常辈。
那年月,忒可笑,“三转一响”②为富豪,拥之娇妻便可讨;家有“四十八
只脚”③睡梦之中都会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外加洋荤“土豆烧牛肉”,便是“共产主义”大目标。谁曾想,改革开放转眼间,城乡灯火通夜明,人人电话挂在腰,彩电普及家家有,桌摆手提是电脑。“土豆烧牛肉”仅是巷尾盒饭菜,哪算桌上美佳肴?昔日洋货视为宝,手持“五星火机”也骄傲,如今多国用品“中国造”,中国货远走天涯海角。
世代皆赞美天堂,何人见?太虚幻景渺茫。当今凡尘里,天堂在这方。
年轻人喟叹:三十年,人未老,弱国即变强,改革开放如梦幻,不是梦幻是现场。又责怪:为何不早改革开放早富强?长者释曰:国情复杂,说清话太长,历史易写不易造;天数有兴亡,路线是总纲,纲正则向上,民富国也强。
领袖英明而路线正,国民睿智而意气昂,此乃强国富民之良方。今日党中央,更谙治国韬略,率亿万国民,乘雄风扬帆,破浪远航,小康前景,更加辉煌!
注:①中国航天员上太空,是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国家。②七十年代的“三转一响”为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及收音机。③四十八只脚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指床、衣柜、沙发、饭桌椅等家具的脚。
说明:此文。
泉乡橘缘赋
泉乡与橘兮缘相随,泉橘与人兮运相依。“秋波兮”华宁橘,中华兮享盛誉;泉乡兮名副实,温泉兮甲天下。
抚仙有浪烟波渺,眼观沧海;大地无涛水深藏,龙潜地壳。山泉穴,有六百三十余,密度全国最;七犀潭,吐水全省第一,全国排行二。是以誉为“中国泉乡”,盛名理所当享。象鼻温泉,更为泉中之冠,明代有诗赞曰:“频翻雪浪一池春,深浅分明见玉人”。吾亦尝吟诗赞曰:“天降神象凝山中,鼻通地窍热泉涌。没烟没火人间暖,无色无味元素丰。①”此水浴饮皆宜,温润涤垢,疗疴神医;山川仙境,养心怡情,游客如云。数百山泉奔涌,川流不息,滋养大地,地润则生气旺。致使宁州虽无广阔平川,然则物阜人丰,古时州官“来也哭去也哭②”。泉如玉液琼浆,泽惠邑地,有养育百姓、优化生态之功;人似“秋波兮”橘,民风淳朴,少“金玉其表,败絮其中③”之人。
峰峦蜿蜒百里,来龙去脉敦厚;奔来结穴,风水忒优,人杰地灵,天降俊彦,地长珍馐。古有二十四进士,文韵荡宁州;百年之间,一县竟出两省酋④。名仕无数文星明。人才辈出,特产屡现;宁州古陶,名扬南国六百年;华宁柑橘,圆源滚滚流四方;华宁香肠,滇中餐桌常飘香……
柑橘也,斯地早已有之,然品质低劣似野果。地利已占,天时人和不济,橘果怎成器?改革开放惊雷响,柑橘有幸浴春光。志者重科技,斩棘勇前行,引优品种三百多,力克病虫三十类,育出珍果。金橘佳苑数万亩,年产已近十万吨。金色河谷金色丘,河水玉带缀金球,山川果林金岚流,橘香沁脾飘悠悠。金橘兮,映人脸庞,装点河山,鼓农钱包。八方果商熙攘攘,四野遍处“农家乐”。柑橘打擂台,神州柑橘上百味,宁州蜜橘摘金桂,省级奖牌更累累。
奇哉!橘喜温湿,热则速生,华宁非酷热之地,而橘熟早近两月;华宁非橘主产地,而质特优夺金牌。何也?物华天宝矣!
美哉华宁!物华人安宁,泉清柑橘蜜,康庄福祚永!
邑人汪翰明
谨撰 庚寅年庚辰月
2010年4月
台湾行诗一首
日月潭
阿里群峰郁葱葱,
怀抱一湖波涛涌。
游艇几艘白浪牵,
楼台多处庙宇耸。
岸线长逾卅千米,
西湖小逊三分容。
沧桑有变是天道,
日月两潭一湖融(1)。
注:(1)为了积水发电,水位升高,原分隔日月二潭的岛被淹没,二潭已变为一湖。
相关报道:
新华网――
新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