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红的个人简介
吴明红,女,汉族,1968年3月出生,浙江东阳人,中共党员,1989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现上海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1992年获上海科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4月参加工作。
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环境工程学科带头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特邀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核技术应用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协会副会长等职。
工作经历
1992.04―1994.05上海科技大学教师;
1994-05―2000.11 上海大学教师;
2001.09―2003.09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上海射线应用研究所所长(期间:2001.9-2001.12在上海市教委党校学习 );
2003.09―2004.05 上海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2004.05―2005.10 上海大学党办、校办主任;
2005.10―2013.06 上海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期间:2011.9―2011.12 在上海市委党校学习);
2013.07―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
2013.10―上海大学党委常委、上海大学副校长。
学习经历
老家东阳市吴宁街道的吴明红少年时最爱听科学家的故事,尤其敬佩居里夫人。由于居里夫人研究放射化学、核物理和核化学,所以吴明红也对该专业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中学阶段,吴明红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是命运之神和她开了个玩笑:在1985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班主任错将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为上海大学)理解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上海分校,于是一心想报考中国科大的吴明红来到了上海科技大学。
当时的上海科大并未在知名大学之列,学科建设刚起步。这巨大的反差,令吴明红情绪低落,一度有退学重考的念头。在这关键时候,系主任、班主任对她的关心和开导,使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人生的诸多困难和大小关口几乎都是可以选择放弃的,如果这次选择了放弃,那么以后你的人生之路上还会有无数次放弃呢!”吴明红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勤奋学习,成为全系成绩最好的学生,总是拿最高的奖学金。
本科三年级时,吴明红参加了一般要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参与的射线应用研究所工作,导师马教授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中方协调员,国际交流频繁,学术思想活跃。硕士毕业留校后,她又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科研成果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上新兴的研究课题,可是,上海大学该学科的科研设备不齐备,相关实验无法开展,吴明红于是带着学生到设备相对比较齐全的华东理工大学做实验。她带领的团队成功开展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通过高能电子辐照技术处理废水,可以把其中的有机污染物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整个过程清洁、无有害剩余物。
吴明红教授作为上海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辐射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污染与健康”学科带头人,一直从事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以及新材料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在内的15项国家及上海市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在辐射技术有效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作用机理及应用、污染物检测分析、辐射场数值模拟应用以及辐射制备多功能智能材料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并先后获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多项,多项专利得到推广应用,建立了两个产学研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Nature、Nature Chemistry、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SCI他引10000多次,H因子42。其中部分论文被 Nature 亚太地区网站列为Featured highlight或被选为封面文章。
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巾帼建功立业标兵、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巾帼创新奖及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于2008年、2015年入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计划,2013年其带领的科研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2017年创新团队滚动支持,2017年获颁中国石墨烯产业联盟“石墨烯学术杰出贡献奖”。2012年6月,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人物成就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巾帼建功立业标兵、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上海市巾帼创新奖、三八红旗手标兵。
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2011年四次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领衔的《荧光石墨烯量子点的可控制备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项目获2015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领衔的《工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关键材料研制及工程应用》项目,获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领衔的《石墨烯微结构调控及其表界面效应研究》项目,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