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锋(画家)

时间:2024-02-18 04:19:58编辑:影视君

王文锋(画家)的个人简介

画家王文锋出生于1971年,山东市莱阳市人。自幼勤奋好学,随父亲习书学画。年复一年,刻苦学习,书画技艺渐成。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美展并获奖。多幅作品参加美国、巴西、日本、泰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展出,被评选为“国际书画艺术名人”。第二届“祖国颂”全国书画大展赛作品入选参展;“跨世纪”新人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大奖赛获绘画银奖;“众酒杯”全国书画大奖赛获佳作奖;“神州杯”全国书画篆刻大奖赛国画作品获二等奖。作品及个人传略被编入《中国青年书画摄影艺术家大词典》、《全国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集》、《“众酒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优秀作品精选》、《梨香书画选集》、《莱阳古今书画艺术宝典》等多部专业典籍。

个人简介

为佛门泰斗本焕长老造像

穿一件黄色袈裟,宽阔的胸膛前挂一串长长的念珠,黄铜色的脸庞如同历经千年沧桑、定力超凡的古佛,五六岁孩童般天真烂漫的笑容,和蔼慈祥的目光穿透厚厚的老花镜片慈悲地注视着前方,眼睛里尽是众生的影子,这是画家王文锋笔下描绘的当代高僧本焕长老的形象。2011年10月20日是佛门泰斗本焕长老105岁寿诞,应我之请,文锋兄再次为本焕长老寿诞欣然作画。第一次为本老作画,是2008年10月底的一个晚上,师父本焕长老寿诞即将到来,我正准备乘火车南下前往深圳仙湖。临行前的晚上,我带着行旅独自一人风尘仆仆地走在长长的琉璃厂西大街上,心里琢磨着该带些什么礼品去给本老拜寿。几幅在灯光下特别抢眼的工笔画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一个年近四十的青年画家正在画桌旁凝神作画,旁边坐着的是一位体态丰满、笑容可掬的年轻女子,正在茶几旁悠然自得的自酌自饮,身边匍匐在案头上写作业的是一个胖乎乎的可爱的小女孩,不时抬起头来咬咬铅笔头,脑袋儿歪歪的看着身边的妈妈。我进了门去,店里室雅人和,满是温馨的感觉,那个青年画家正是王文锋,年轻女子和女孩是她的妻子和女儿。也许是缘分吧,我们聊得十分投机,在了解到我的心思之后,他即兴挥毫写下了一幅寿桃,让我带往弘法寺作为给师父的寿礼,并坚持不向我收取任何报酬。看着那幅鲜红的充满吉祥喜庆色彩的煞是可爱的寿桃,我欢喜满怀,随即踏上了南下之旅。

从此,我们之间便日渐熟悉起来,每次到琉璃厂,必定会前往他那位于琉璃厂西大街九十九号的翰墨轩。

名气是画出来的

王文锋一九七一年出生在山东梨乡莱阳的一个艺术家庭,父亲王桂堂是闻名中外的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明代著名国画家崔子忠,清初诗人宋琬,清代著名书画家张瑞徵、周兆龙、赵擢彤、李朴、宋汲,近现代书法名家孙墨佛等均是莱阳人。当时正值文革期间,中国大陆铺天盖地的都是诸如农业学大寨、工农兵、红卫兵之类题材的宣传画和标语,在文化馆任职美术辅导和美术设计的王桂堂先生亦难免于俗,创作了大量红色题材的作品,兼画山水和动物。他经常应乡亲们之邀为他们撰写春联,在他们的房屋照壁上创作山水风景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画家。在莱阳本土历史人文和家庭艺术氛围的熏染之下,王文锋和他的兄长王军锋均子承父业,自幼热爱并学习绘画。他悟性很高,具备绘画的天才条件。还是在念小学初学画画时,王文锋就经常用铅笔素描果实、茶杯之类的静物并不断学习、临摹花鸟动物,读初中时他善用钢笔在软皮本上白描绘画,颇得老师和同学好评。父亲对于王文锋学习绘画并没有刻意要求和严格训练,他只是顺其自然而成其器,适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王文锋。有一次,王文锋初学画猫,母亲批评他画的过于缓慢,而父亲王桂堂则鼓励他不要画的太快,要慢慢来才能画的更好。结果,第一次画猫十分成功。比较而言,兄长王军锋更像是他的良师益友,在专业上给予了他很多的帮助和支持。他认真阅读绘画专业书籍,对于古代名人字画也是心摹手追,夜以继日,少儿时期的王文锋打下了良好的素描、白描基础,基本功十分扎实。读中专时,曾参加烟台地区书画大赛,获得二等奖,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各种艺术活动接踵而来,获取的各种奖励也越来越多,王文锋遂成为知名的小画家。

中专毕业以后,王文锋入当地运输公司工作,先是进车间当工人,之后因专业所长便调入工会做宣传干事,负责单位日常的宣传教育和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写写画画、办墙报,一干便是十余年。其时,王文锋业余时间仍是坚持绘画和创作,山水、花鸟、人物无不精通。因过人的绘画才能和艺术才气不断应邀参加各种艺术评比和展览活动。他参加过许多全国性画展,并俨然成为莱阳一“霸”,几乎包办、囊括了历次活动的银奖、二三等奖,拿奖于他而言,几乎是随心所欲。当地画院领导也十分欣赏王文锋的艺术才华,大大小小的各种艺术活动,他一个也不曾落下。

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风起潮涌,单位由国营转为中日合资,王文锋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业。他曾经利用晚上在闹市摆地摊做市场调查,现场献艺,一群群的人们不断地把他围得水泄不通,这让他兴奋不已。开画店的结果是上门求画者络绎不绝,王文锋秉性善良厚道,朋友和同行开口,即便是不计报酬,他都一一予以满足。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单位日方的代表十分喜爱他的作品,大量的作品以做贡献的方式被日本人收藏并流向国外。期间他又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书画大赛,作品送26个国家巡回展出并获得“国际书画艺术名人”的荣誉称号。那时,他的四尺斗方、四尺三开的国画作品卖到了三五千元一幅,很受欢迎。1999年,王文锋离开了单位,作为职业画家,他想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创作时间和更大的艺术发展空间。勤学习、搞创作、开画店、办展览、四处交流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没有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

由于有着扎实、深厚的素描、白描的基础和功底,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王文锋都能无拘无束、信手画来。最初,他以画花鸟见长,尤善以工笔画四尺的老虎,他笔下的老虎气势非凡、威震河山,尤显霸气十足。而他画猫则下笔简约精炼,工写结合,《猫趣》一作采用散笔的技法来描绘猫毛,既大幅的节省了创作时间,又使得猫的形象憨态可掬、活灵活现。他善于学习、总结前人的作品和绘画的经验,又善于观察生活和坚持写生,因此他笔下花鸟和人物的造型均十分精准,栩栩如生。

《夜宴图》是王文锋根据历史记载和唐代宫廷生活,效法韩熙载传世之作《夜宴图》创作的一幅工写结合的国画。画作中精心描绘了十八个雍容华贵的宫廷仕女的传神形象,作品以双凤朝阳大屏风或者画布作为背景,中间为首的俨然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随侍左右的其他宫女皆是风姿绰约、顾盼生辉、仪态万千。乍看之下,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一幅工笔重彩仕女画,其实不然,王文锋告诉笔者,古代画工笔重彩,非“三矾九染”的真实功夫不能成其为作品,一幅工笔重彩画常以矿物质颜料如朱砂、石青、石绿等色着染,染色步骤较为复杂,经多次叠染,层层敷设,确保画面富丽堂皇,精致工整,富于装饰效果。如果依照传统的工笔技法,王文锋的《夜宴图》可能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完成。这耗时太多,也不一定符合现代人们喜好写意、追从时尚的心理。因此,在工笔画的创作上,王文锋在继承前人技法的基础上,予以创新、改进。他善绘工笔淡彩,以此强化笔下人物和花鸟的逼真、工整形象,在服饰、器物、树木、环境等方面,他又巧妙地用水墨写意的技法来衬托、烘染,以此更好表现自己的创作思想和主旨。《夜宴图》中尊贵奢华的人物和场景,客观的描绘了唐代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画面阵容庞大、喜庆祥和。

他来自于孔孟诗书之乡,对于民间礼仪和民俗文化颇有研究,所以,他常以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吉祥喜庆的花鸟、人物作品。作品中随处可见各种寓意丰富的花鸟虫鱼和物品,譬如,在他的《福寿图》中,鹤发童颜的寿星翁,拄着一根虬龙拐杖,喜笑颜开。天上一轮丹桂满月寓意吉祥圆满,旁边画饰两只蝙蝠代表福禄双至,再画一颗不老松代表天上人间,健康长寿……画作中花鸟、人物的数量十分考究但又不刻意雕饰凑合,他常常在画作完成以后才发现,作品中桃子、柿子、花朵的数量刚好是人们喜爱的吉祥数。令人惊讶的是,如此数量的果实和物品布局十分巧妙合理,浑然天成,令人惊喜赞叹不已。如画作《事事如意》中,柿子的数量往往就是十个或者十四个,谐音事事如意。这些都是画家长期专业训练、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的结果。

尽管不是科班出身,但王文锋娴熟地掌握了传统国画中大多的技法和技巧。无疑,他是一个实力派的画家,不唯上、不唯书,不迷信院校和五花八门的各种证书,他骨子里面倔强的认为,艺术家始终得以作品说话,以市场认不认可、卖不卖账来说话。确实,这是他的信念,他也做到了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带着和大多数艺术家共同的梦想,2006年,王文锋携妻女来到北京创业,从此便在琉璃厂西大街扎下根来开办属于自己的画廊和工作室。

在贤妻良母的帮助下,王文锋的日子过得很是惬意幸福。他从来就不愁卖不出去画,也不着急没有钱花。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数以千百计的画作,大多数几乎不能在家过夜便被人们拿走。他的父亲一直告诫和要求他专心创作,不要着急卖画和宣传。然而,他是一个热心肠的好好先生,扛不住别人的再三请求,画作始终是无法留存下来自己收藏。而他最大的遗憾是,求画买画的人越多,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却越少,他甚至于无法让自己真正静心下来创作一些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为此,他又十分怀念计划经济年代属于他的黄金创作岁月。他反复告诉笔者,他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一直都不满意。我说难道一张也不满意吗?他坚定的认为,一张都不满意!

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和鼓励!

坚守本真和朴实的名画家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们对于艺术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近二十年来,艺术品作为文化产品和特殊商品走向市场,并日渐普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其市场价值和价格也随着市场旺盛的需求不断节节攀升。在金钱和物质的刺激诱惑之下,许多的书画家开始逐渐舍弃了他们的应该秉持的艺术德操和坚守,其中也不乏滥竽充数、王婆卖瓜者,皆不约而同地浮躁了起来。其实,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结果,表面上看似乎是全民的艺术大联欢和艺术界的饕餮大宴,某些人们似乎还看到并欢呼民族文化复兴的光明前景,其实,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当然,浮躁的原因并非没有道理,现代都市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全面冲击,民族传统文化和理念不断遭受挑战和考验,有的甚至遭受来自于少数所谓精英们的“革命”和“颠覆”的“挟持”和“逼宫”。在这种时代背景和前提下,年青一代普遍乐意于接受快餐式的文化娱乐产品和生活方式,这有些无可厚非。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则干脆开始与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离心离德、背道而驰,更有某些别有用心的高层人士和一些尾随其后头脑简单的文化艺术界人士或主动或被动的屈节向西方风气和势力“缴械投降”和“俯首称臣”,他们打着“创新”和“变革”的旗号,开始厚颜无耻、肆无忌惮地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进行狂妄地叫嚣、打压、破坏、攻击和围剿。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王文锋精心创作了一幅国画,挺拔苍松,大雪压虬枝,陈毅元帅身披浅蓝风衣,昂首挺胸、扶松屹立,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情壮志和浪漫主义的人文色彩洋溢着画面,崇高的艺术素养和追求,表达了他作为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的艺术家应有的民族精神和志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创新求变是时代的潮流也是恒久不变的主题。在创新求变成为了包括艺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各行业的普遍价值的今天,艺术的创新求变是应该的,但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中国书画数千年的根本和道源不能变,艺术只能是在恪守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求变。否则,这种创新求变只能是一种无根盲从的创造,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细细欣赏和品味王文锋的国画作品,不难看出,他的艺术大厦是建立在民族文化艺术这个巨大磐石的基础之上的。他的作品,无论是内容题材、技法手段,还是主旨意境和精神实质都是传统国画所一脉相承的。正如同他的父亲王桂堂,既便是画画到了联合国,画的、说的依然是中国画和中国话,不媚惑取巧,不矫揉造作,不弄虚作假,不浮夸玄乎,始终保持着一个来自于民间的中国画家的本真和朴实。尽管成名很早,但他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的低调和谦虚。他把创作看成是自己服务大众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画,不攀比、不搞待价而沽,不糊弄买家和消费者。可见,在普遍浮躁的当今社会和艺术界,王文锋,依然在顽强的坚守着一个好画家应有的操守和传统。

上一篇:什么是顶岗实习

下一篇:夏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