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坦

时间:2024-02-18 05:44:18编辑:影视君

汪坦的个人简介

汪坦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奠基人,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史学家。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有论文《战后日本建筑》、《关于“一种方法的论术”》。

汪坦 - 人物简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史学家、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奠基人汪坦先生。

汪坦 - 生平简介

1941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曾任兴业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回国后,历任大连工学院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建筑系副主任、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世界建筑杂志社社长。长期从事建筑教学和研究。专于建筑设计及建筑理论。八十年代致力于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和当代国际建筑思想的研究。撰有论文《战后日本建筑》、《关于“一种方法的论术”》。

汪坦 - 购买照相机不同观点

在1947年的去国他乡,写给妻子的信中谈起购买照相机一事这样说:“照相机五十五美元,皮套七点五美元,零件十美元,曝光器二十美元,软片五美元/卷。照出来的相只有三十五mm(Leica大小),即我寄给你‘底片’那样大,必须用幻灯放出,至少又需四十元,总共约一百五十元左右,以后买软片不计在内,照出来的东西总不能有深刻的感觉。”
固然,在那个时代,照相毕竟是有钱人的事情,没有足够的花费,你是很难从容面对的。但是除了钱之外,汪坦对摄影的不认可,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这就是“照出来的东西总不能有深刻的感觉”,折射出这位著名的建筑专家对摄影的不认同。的确,他在后面的信中继续展开说:“摄影永远是平面的,没有空间的感觉,和‘动’的情绪。Wright的起居室的照片没有一张能真表现出他的全部的美的……”接下来他借助绘画,深入描绘了他的摄影的遗憾:“关于中国画,所谓虚并不是空,是无穷,令你思索――不尽是走向完善(尽)的路。一张山水画,丛峦起伏,到纸边是并未尽的,却给你以追寻完善的感觉,仿佛在画外尚有千万沟壑,这称之丰富,并不是照相的剪裁,从平庸中辟出一股精辟来,而是从这一股精辟给你无穷尽的精辟。”话说得有点拗口,但是仔细想想,他对摄影的本质有着非常独到的认识,尤其是在60年前,实属不易。

汪坦先生的意思是,一幅中国画,通过留白,将无尽的想象力空间留给观众去发挥,因此可以称之为精辟中的精辟。然而摄影,只是摄影师从平庸的景观中攫取比较精辟的一部分,但是不可能让观众再去联想画面之外的精辟――因为画面之外原本就是平庸的。60年后的今天。摄影的普及和发展令人难以置信,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摄影的认识是否已经达到或者超越汪坦先生当年的摄影观,我看未必。摄影的简单化和宣传功能被不断地扩大或者说在膨胀,让人有一种越来越肤浅的生厌感。各种媒介和喉舌不仅没有让摄影变得“精辟中的精辟”,反而让摄影从精辟走向平庸,简单地完成所谓的宣传任务就大功告成了。汪坦先生如果今天还健在(他已经于七年前去世),不知又会作何感慨?

汪坦 - 个人感言

我想,摄影技术的高速发展,不应该成为将摄影沦为简单的宣传工具的理由。汪坦先生那个买不起照相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汪坦先生的摄影观也许还不会过时。摄影和绘画的比较只不过是一个由头而已,关键是摄影更像是一个暴发户,在缺乏足够的积淀的背景下,就被盲目地提升到一个不该有的高度,自然就导致了摄影可能的“沦陷”。今天重读汪坦先生60年前的那段话,正是希望给每一个摄影人敲响警钟,是到了应该好好想想手中的照相机应该怎么用、怎么才能用好的时候了――盲目地跟风,是最可悲的。

上一篇:王子麟

下一篇:王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