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儒

时间:2024-02-19 10:33:49编辑:影视君

王怀儒的个人简介

王怀儒,字小泉,1920年生。

国家级名老中医,甘肃名医王连甲先生之子。

王氏鼻愈疗法第二代传人。

简介

王怀儒,字小泉,1920年生。

国家级名老中医,甘肃名医王连甲先生之子。

王氏鼻愈疗法第二代传人。

精通:中医鼻科、儒学、书法、易经。创立“三槐堂”。

1939年继承祖业,悬壶与乡里,其时年方19。

1952年,景泰县政府聘请王怀儒先生在寺滩医院工作。

生平

1920年王怀儒先生(字小泉)出生在甘肃省景泰县小营盘水村,这是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父亲王连甲先生(1870~1939)是乡里有名的慈善仁德之人,白日里忙于农务,夜晚挑灯研习医学和周易,方圆几十里的人们患病都要找王连甲先生医治,父亲所到之处受到的欢迎和乡亲们每治愈后喜笑欢颜的表情给王怀儒幼小的心里种下了济世救人的种子。

然而战争的连绵不断,医疗条件的落后,药物的短缺,致使家中亲人连连因病而逝,王怀儒便以范仲淹先生“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名言作为座右铭,发奋读书,立志报效国家。父亲藏书颇丰,涉猎儒学、中医、历史、地理、周易、书法等,王怀儒如饥似渴,徜徉在求知笃学的海洋里,自小这种大量阅读的知识积累,为他在以后的中医、书法、周易领域独成一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万恶的旧社会,破灭了多少人的宏图理想,阻断了多少人前进的方向,当时盗匪横行,疾病泛滥,在这种环境下,王怀儒先生“学而优则仕”的理想越来越渺茫,看着人们在疾病与困苦中挣扎,先生毅然决然的弃儒从医,与1939年悬壶与乡里,开始了一生的医学生涯,当时只有十九岁的他,天资聪慧,又博览群书,许多疑难杂症在他的手下起死回生,每每危重病患者,先生都是日夜守候在患者身旁,时时诊脉望断,加以治疗,直到患者脱离危险。

王怀儒妙手回春之术,举不胜数,曾有一患者,颈部生一瘤肿如头大,不可吞咽,难能呼吸,从呢个就诊于多个医生,无济于事,危在旦夕,先生至,触其物,诊其脉,辩为痰涎瘀脓,先生准备好,将炕沿前一瓷碗打碎,拿碎片将肿物延病势所长而抛开,顿时絮脓败血喷射一地,屋内恶臭难当,先生认真清理,加以施治,精心调养,不久患者痊愈。

先生诊脉如神,许多不孕妇女,经先生调养一个阶段后,在月经还未到的情况下就能诊出此月是否怀孕。到后来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许多人得男孩心切,远道而来请先生诊脉,都被婉言相绝,对一些强求者,均诊为男孩,待走后,先生就说,此是女孩,先生言“苍天有好生之德,男女均是一生命,万物阴阳亦在平衡,岂人力可违之?”他不顾自己背负诊脉错误的名声,坚定的走着亦儒亦医的道路。

全国解放后,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1952年,景泰县政府聘请王怀儒先生在寺滩医院工作,全家甚是欢喜,总觉有一份固定的收入来维持生计,不料工作后每月竟给家里带不来一分收入。原来先生乐善好施,来医院就诊的患者许多病大家贫,先生不愿意看到患者因为没钱看病而放弃治疗,便将每月的工资垫补与病人了,虽然家中十余口人无米下炊,而先生总是救人在先,虑己在后。由于先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1955年政府评定为“德艺双馨知名中医”,当时王怀儒先生只有35岁。

在此期间遇到一妇人患者,就医时头痛如劈,鼻流臭涕脓血,昏迷不醒,诊其脉,脉滑数而无力,辩为脑漏(即现在的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急性发作),先生以家传“宣肺通窍,清热解毒”为法治疗,三日病情减半,半月治愈。后来在临床上发现,由于西北气候干燥,冬天寒冷,夏季燥热,再加缺医短药,人们感冒都不予治疗,发生鼻炎和鼻窦炎的患者居多,先生辨证施治,制定出了“宣肺通窍法”,这在当时治疗上呼吸道疾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怀儒的优秀的医德和正直的为人也使自己蒙受了很多冤屈,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流感盛行,地方西药短缺,有炎症的患者必须经过医院领导批准才可以将西药运用到患者身上,王怀儒便以中医辨证施治,治愈了不少患者,尽量将短缺的药物用与更加危重的患者。有一次,医院院长的亲戚患了感冒,王怀儒诊断后,不甚严重,准备予以治疗,而院长强调必须使用西药,如此便发生争执,最后先生还是以中医治疗而愈,然而恰恰这一次,院领导怀恨在心,时时在工作和生活上刁难他,先生在医院举步维艰,不久便辞去工作,回到了乡里,开始了半农半儒的生活。白天看病种地,夜晚教习孩子们学习,由于先生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他亦因材施教,教习孩子们儒学、中医、书法、周易等,这也为王氏第三代行医人数的增多和学术思想的分门别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平静的生活又一次被打破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知识分子受到打击和迫害,王怀儒也在其中,被打入了牛棚,整日接受无休止的斗争和批判,在那种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王怀儒始终没有放弃对孩子们的教育,尤其中医的培养,从李时珍的《濒湖脉学》、龚廷贤《寿世保元》的药诀方歌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王怀儒先生又对鼻炎、鼻窦炎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这段时间为之后“王氏鼻愈疗法”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文革的结束,四人帮的粉碎,祖国又迎来了新的春天。1978年王怀儒平反昭雪,其效仿王氏祖先宋朝王祜,亲自在院里植三棵槐树,不求家出三公,只希望后人们能将中医、书法、周易三项事业得以继承和发扬。并亲自题写《三槐堂》匾额,悬于堂屋,继续自己的杏林生活。先生步入老年,医术已自成一家,求医者甚众,青海、宁夏、内蒙、新疆等地的患者络绎不绝。“王氏鼻愈疗法”也在先生行医过程中得以更加完善,先生将其整理成文,“王氏鼻愈疗法”也开始形成体系。

荣誉

1952年,景泰县政府聘请王怀儒先生在寺滩医院工作。

1955年,被政府评定为“德艺双馨知名中医”,当时王怀儒先生只有35岁。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打击与迫害,然而这中间先生对于医学的研究从未停止,并在其间对鼻炎鼻窦炎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为之后“王氏鼻愈疗法”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1978年,先生平反昭雪,其效仿王氏祖先宋朝王祜,亲自在院里植三棵槐树,创立《三槐堂》,不求家出三公,只希望后人们能将中医、书法、周易三项事业得以继承和发扬。

王氏鼻愈疗法家族传承顺序:王连甲、王怀儒、王中相、王生梁。

2012年10月份,王氏鼻愈疗法第四代传人鼻炎王王生梁接受了CCTV《健康有约》专访。

上一篇:王业嵘

下一篇:为什么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