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强的个人简介
王亚强,1977出生于河南新乡群展,画家。
作品特点
媒介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信息本身的悖离,犹如两块磁铁,同极坚决相斥,却又有神秘的力量牵扯。也就是说,用文字转译王亚强的绘画既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迷人的挑战。
在我看来,理解王亚强的作品,有着这样一种心理认知过程,即从图样到图案,最后落实到图像--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平面”:出于一种儿时的记忆,王亚强不掩饰自己对机械制图的喜爱,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以画法几何的投影原理为基础的制图痕迹给人造成了一种貌似“精确”的错觉,数字的加入更是强化了某种心理暗示--他在刻意制造一种“标准化”的图样。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结构都被精确地设计出来,包括名牌T恤杉、牛仔裤、运动鞋,然后填色使之成为“图案”。但,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一套程式化的设计紧跟其后,叙事也随之发生:永远的蹙眉少年,面容忧郁、警惕,总是处在表达与聆听的状态之中;可以置换的头部以及完美拆卸的手臂,仿佛是隐语或预言,指向一种难以名状的暴力;古怪的装置和器物,以及多次出现的手提箱,毫无逻辑地在画面中,透露出一种神秘的冷漠。除了衣着外,王亚强几乎回避了所有时尚的元素。一种似乎可供诠释的空间开始出现--图像诞生了。作为图像的建筑师,王亚强所借助的外在世界存在于童年的记忆,和自己曾经的刑警的职业经验中。这些破碎的印象被编制成二度空间的具有某种“Cult”意味的场景或情境,隐隐约约的可以被解释成一个故意的事故,一次未遂的伤害,一场凶杀的现场,或者任何解释都因为牵强附会而显得可笑。但是,仅从表面上看,图像本身所宣示的意义极其理性和单一,更多的是在努力维持某种习惯性的姿势,成为对可知事物的拒斥,一个再造了的有关暴力的谜团,一种企图规避文字符码解读的幻觉。
在年轻的艺术家中,王亚强绝对是一个异数。由于缺乏上下文,缺乏所有的逻辑,以及种种时髦的“理论氛围”,他的绘画多多少少使人们放弃了理解的努力(但没有失去判断的能力),它只需观看。当你以为自己快接近它们的时候,它们立刻会固执地疏离你。在整个过程中,你只能感到几缕丝丝的凉意。这也许是王亚强对绘画的一种哲学性的思考,它蕴涵了这样的意图--“人们忘记了制造图像是为了寻找自己在世界上的道路;而到头来他却努力在图像中寻找他的道路。他不再解读他的图像,而是活在图像的作用中”(Vilém Flusser)。
连环画的起源
起源期(1927年以前)
如果要谈哪一本连环画是中国最早的连环画,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目前只知道1927年6月由著名画家陈丹旭绘,由上海世界书局编印的《连环图画三国志》第一次在封面上冠以“连环图画”字样,从此中国连环画从名称到模式全面确立。
兴起期
以1951年为兴起的下界而非以目前连界公认的1949为界,其依据有三:
一是从数量看,目前还没有看到1949年、1950年连环画发行的统计数据,从目前留下的作品看这两年比解放前的连环画还要少。二是从艺术高度看,49年、50年出优秀的作品很少。
三是从内容看,1951年后,我国才开始启动对旧连环画的整顿工作。这以1951年5月20日,文化部副部长周扬在政务院第八十一次会议上作的《一九五零年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计划要点》报告及《人民日报》发表《严正处理旧连环图画问题》文章为标志。
国统区,由于国民政府对连环画行业缺乏指导,放任自流,连环画的绘制出版基本控制在私营出版商手中,而出版商以市场为导向,以牟利为目的。所以连环画内容上出现大量荒诞、神怪、黄色、迷信等作品。大致来说武侠神怪题材,约占一半以上;历史故事、小说和民间故事改编的,约占四分之一;还有一些由电影故事和影片改编的,约有五分之一。
这些连环画继承了大量封建糟粕,一时间小人书上充满了神怪武侠和封建迷信。加上多是“弄堂出版间”的投机印制,造成大多数的绘画低劣,画面粗俗不堪。在这些小人书中还有少数宣传反苏**和宣传国民党反动统治和特务活动的,比如《张华夫殉难记》、《伟大的领袖》、《戴笠将军》、《神出鬼没》等,它们对于读者的毒害要比神怪武侠更大。这使我国民国时期的小人书总体呈现出低俗状态。
这一时期还出现直到解放后还为人们熟知的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还有近些年在拍卖会上露面的《直奉血战画宝》,都是反映社会政治时事的佳作。还有赵宏本创作的《海国英雄》《戚继光》《阿Q正传》《爱迪生》《史可法》《扬州十日》等反帝反封作品,还有杨青华编绘的《诸凤娣》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草菅人命。这些进步的革命的新连环画动摇了内容污浊、诲淫诲盗的旧连环画。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尽管条件很差,也绘制了很多配合作战的连环图画。如反奸除霸内容的《铁佛寺》(莫仆等作);启发阶级觉悟的《芦连玉诉苦》(曹振峰作);歌颂英雄人物的《狼牙山五壮士》(彦涵作)。由于当时条件极其艰苦,这些连环画印刷纸张、印刷质量很差,但很有宣传鼓动性。
发展期
其依据有二:一是出现大批高水准的连环画作品和名家。二是这一时期出版品种达二万余种,发行数量达六亿多册。
建国初期,人民群众都以巩固新政权,建设新国家的喜悦心情和十足干劲,投入生产建设,各条战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的连环画内容紧紧围绕着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及时而全面地反映着建国以后各个阶段的历史风貌。
以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爱国增产运动、三反五反、抗美援朝、中苏友好、合作化高潮、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人民代表的选举、宪法和婚姻法的公布等国家重大事件,以及政治战线和生产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众多新人新事等为题材,注重写实,寓教于乐,热情讴歌党的领导和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力量,深受人民大众的欢迎和喜爱,成为我国最普遍、最寻常的娱乐读物和精神食粮,也是我们党最普及、最有效的宣传品和教材。
小人书
王亚强是用真诚的心去描绘一种少年的心境,一个平衡而不乏变化的世界。
他画的不是卡通,不是漫画,不是插图,他不是生搬硬套用泛滥了的卡通形象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卡通一代”。他画的只是我们怀念的“小人书”。让我们读的是配上了图的故事,马格利特扑克牌式的人物形象,符号般地出现在每一处。合上书页,纸面上的一切,虽然不记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总还是留在了心里。
最言而有物最纯净的作品只能是一张白纸,那是一种旷远的心境。王亚强便是真诚干净,顽皮却从不歇斯底里的大孩子,生命中伴随着愉悦快乐和失落自责,总是不小心地流露出内心的这份真诚和善意。他所做的不是形式上藏尽锋芒的简练,不是阅尽世事的老成。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再评价,而只是谈论,只是回忆。他让观者有一种追悔之痛因为我们无法换回,逐渐地沉于世故。我们只有站在此岸,远望美好,他们曾经离我们很近,现在也似乎很近。
展览
2008 观念的笔记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中国当代艺术新力量 西班牙马德里
“七零八落”艺术展 北京
2006 潜在的交流――中奥艺术交流展 南视觉美术馆
窃听的未来 新乡
河南油画学会展 郑州美术馆
固执己见 亦安画廊
南北油画家邀请展 中国美术馆
2005 油画家作品邀请展 洛阳美术馆
河南青年油画家邀请展 郑州
“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 南京博物院
欣喜若狂展 上海
第二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 北京
2004 错觉 亦安画廊
如果你是收藏家 亦安画廊
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 北京
没有人是傻子也没有人伤害了谁 上海
2003 记忆&图像 郑州
2002 河南油画学会学术展 郑州市美术馆
2001 九楼视觉艺术展 郑州
1999 河南青年美术作品世纪展 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