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樵(画家)的个人简介
王雪樵,我国画坛新秀,我县著名画家王憨山长子,生于1958年,由于时代的限制,他少年时未能受到完整的艺术教育;但自幼以父为师;以自然为师,再加上有画的天赋,所以自幼就表现出其美术才‘华。
人物介绍
1990年又到湖南师大美术系深造,使其画又更上一层楼。导师告诉他,要想超出乃父,就不能再在花鸟画领域内求发展,于是他决定在山水画领域内开创新的画域。他勤于练画,又遵从父训,二分写字,二分画画,六分读书,历年来苦读不倦,学完了,《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美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等课程,使他的功底更加丰厚,其画作下笔落墨也更显得饱满。他在中国写意画的领域内艰难跋涉,勇于攀登,已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常有作品在中国美术权威刊物《美术》上发表,2004年其画作《稻米好吃在湖南》被评为湖南年度花鸟画优秀奖。这一事实表明,他己跻身于湖南青年知名画家之列。
成长环境
一脉青山蜿蜒,一泓清流蜿蜒,在山上远眺,目光随水而去,但见地势渐缓,垦出水田菜园,水面渐宽,溪水流成小河,一栋一栋房屋散落坡头水旁,道路纵横,鸡犬相闻。这种田园风貌,村落景象,在双峰极为平常,按上家乡的名字,所有双峰人恍若这情景是自己的家乡了。相传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以神辫赶山筑墙,一天深夜,始皇帝赶山而行被一村妇看见并大呼“山来了!”天机泄露,山就停住不动了,故名“来山仑”,又经二千多年流传,成为今天走马街镇“梅山仑”的来历。山因山名而传奇,相似的景色一旦赋予不同的人文,即具有个性,显得鲜活。山水画家王雪樵先生即生长于有“书画之乡”美誉的梅山仑这块鲜活而极具个性的一方水土。
艺术风格与成就
王雪樵的艺术风格与成就,可以从2006年元月出版的《王雪樵画集》中探究端倪。画集中收录作品20余幅,每一幅作品在立意上都经过作者反复推敲,作品都有内容,有灵魂,从而显示出时代感和生命力。画集内容丰富,耐人寻味。雪樵在后记中写道:“我明白了书画亦人世间文章也”。把书画当作写文章,成就了王雪樵多思、善思而以思想总揽作品的创作风格。
《王雪樵画集》中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难度,王雪樵称自己的作品为“墨砣子”,诚然,他的作品多呈大块墨色,难见色彩缤纷,也少纤毫细绘。然而,他以心使笔,笔意表达心意,故观者能心有所动,若有所思。他着墨淋漓尽致,浓淡有度,黑白之中,气象万千,作品体现出较高难度的水墨技法。他的作品还有较好的艺术创新,即作品具有个性和作为自由画家自己的特征。正如省美协主席朱训德所评:“雪樵作画,很见其父憨山先生的风范,仔细读来又尤显不同”。王雪樵于1980年代求学湖南师大美术系,院校的系统学习使得东西方艺术的种子都播于他心底。《女人体》成功地以国画艺术手法表现了西方艺术风格。国画,特别是大写意风格的国画艺术,在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上是有所难度的。王雪樵在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艰苦探索,终有所获。《风云图》是他以大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代表作。他将书画当作人世间文章,作品内容与艺术思想日见成熟。
王雪樵热心公益事业
王雪樵热心公益事业。民政局、图书馆等多家单位向他征集作品,他总是倾力支持,贡献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他的父亲憨山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卖画筹资24000元捐建龙田中学,开双峰希望工程之先河。王雪樵不只继承父亲开创的憨派艺术,更发扬父亲的高尚风格。当创作技法达于成熟,能给人视觉上以美的享受,作品就需要立意,以同时能给人精神上启迪和鼓舞。王雪樵从电视中捕捉到信息,创作出《剪刀锤子布》,是他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心怀责任与正义的结果。
对憨派艺术多有继承
王雪樵对憨派艺术多有继承,《大米饭好吃在湖南》是憨山先生民歌系列创作的延续,《勇者胜》是对憨山先生《胜乎败乎》的思考。憨派艺术是一块广袤的大地,在这块土地上建设精神家园的开垦者、探索者,都将有这一方水土的气息,毫无疑问,又将不会是这一方水土的克隆。梅山仑下那条小河,蜿蜒四公里汇入迷水,其上修桥建坝近30处,这是当地人们勤劳奋发并融于这方热土的见证。憨山先生于古稀之年尚盟誓要用完一千担洗墨水,那条小河因此沾染得墨香四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还有心中的一方水土。王雪樵喜用老家屋名“云龙堂”和“籁乐第传人”的印鉴,是因为他不曾稍忘心中那鲜活而具个性的“一方水土”,要让小河永远飘荡墨香。好一个“墨砣子”王雪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