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山真男的个人简介
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后留校任教。1950年至1971年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并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分别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和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4年成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他的思想承继德国黑格尔思潮,融入韦伯、舒兹、曼海姆等德国知识社会学家的理论,成名作《日本政治思想史》,影响日本现代人文学科的各个层面。
简介
丸山真男,まるやま まさお(1914年3月22日-1996年8月15日),日本政治学家、思想史家。研究日本政治思想史。他的政治学被日本学界称为“丸山政治学”。
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后留校任教。1950年至1971年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并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分别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和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4年成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他的思想承继德国黑格尔思潮,融入韦伯、舒兹、曼海姆等德国知识社会学家的理论,成名作《日本政治思想史》,影响日本现代人文学科的各个层面。
主要著作
《福泽谕吉政治论的根基》、《关于思想史的思考方法――类型、范围、对象》、《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 、《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初版后记)、《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
评论
纵观日本思想发展史,是一个长期吸收外来文化加以本土化改造的过程。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是其中两个不同的高峰。然而从现象来看是非常简单的这一表述却包含了复杂的演化程序。所谓的“日本对外来文化能加以很好的吸收,因而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这样的论断完全是因果倒置。如果不深入下去看看日本近代化走过的道路就无从解释日本的崛起,也根本无视了日本近代化的历史与其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正如丸山真男借福泽谕吉研究指出的那样,“尽管福泽的u2018国家存在理由u2019思想和马基雅弗利主义具有着产生期的健康性,但也难免危机意识在思想深处所造成的陷阱”。① 在福泽的身上体现着日本在近代化问题面前的“平衡木”处境,既对国内的封建残余与民权伸张的自由化改革同对国外的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制,存在着两条战线。如果说,这在一个思想家身上表现为理论上的孰先孰后左右摇摆,那么,在国家政治上就已经为日本走向帝国主义埋下了伏笔。这里的观点是,要在作为表象的政治行为下寻找暗暗涌动的思潮,追溯其本来的面目。丸山作为思想史家、政治思想史家的意义就在于此,他把本来看上去可有可无、模棱两可的思想史研究与具体的政治实践联系在了一起。② 而“思想史”的研究也决非停留于对人类思考的一般分析比较,而是“又可编入人类文化领域,牵涉到还未经反省和抽象化的原始政治学、经济学,同时也包罗政治、经济、法律、教育、艺术、伦理等各领域”。③ 政治思想史研究就是注重政治的思想史研究,采取这种观点的丸山真男笔下的文字自然就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学论文了。
丸山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其实是近代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这可能是第一本把荻生徂徕作为近代日本政治思想史开端的学术著作。在丸山之前,荻生徂徕被当作幕府享保改革的理论家,换言之是与封建幕藩制紧密结合的儒学家。然而丸山从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徂徕,得出了徂徕是幕藩制从内部开始崩溃时在思想上为新时代鸣响先声的标志性人物。《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是丸山的关于福泽谕吉研究的论文集。他反对以往对福泽表面化贴标签的研究,可以说是从很细微的线索但又是基本的事实中发掘出福泽谕吉的复杂思想,给人们以深刻印象,同时也启发了人们对日本近代化历程的重新认识。
在评价丸山的思想史研究之前,将先对其以上两种著作进行联系性的阐述,以此作为线索来切入完整的丸山体系。
把《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浓缩为“徂徕学”也许未必合适,该书的基点在于对“徂徕学”的重新评估。如丸山所言,此书“第一章和第二章特别密切,它们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二者的共同主题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性世界观如何从内部走向崩溃的”。④ 概要地说来,前两章 ⑤ 回顾了朱子学在幕府的旨意下确立了极其稳定牢固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是一反战国时代“下克上”的风气以自上而下的“五伦”道德为贯通人类一切社会结合关系的原理。然而,朱子学这种稳固性是建立在基本的“自然法则”上,是通过把“自然法则”与“社会秩序”――对应所形成的。当社会秩序发生了不稳定的变化时,这种思想体系也就失去了威力。⑥ 朱子学在这种根基动摇下不断分化成阳明学、仁斋学,至八代将军吉宗开始着手“享保改革”(1716年,享保元年),朱子学全面衰落也就开始了。一个思想体系的退场,意味着新的思想体系的登场。当“规范已经不是由于内在与其自身的合理性自然而然就是妥当的” ⑦ ,就必须由主体人格来介入,荻生徂徕提出了“制作”这一命题 ⑧ ,从而完成了这个体系上的转换。也正是因为是以“人的主体性”来代替“自然的社会法则”,荻生徂徕可以称得上是日本近代思想史的先驱。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很复杂,徂徕的思想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反转了林罗山以来的朱子学,另一方面却成了幕府改革的理论依据,事实上发挥了维系封建制度的作用,但是又由于它包含着“变革”的逻辑,这就使“徂徕学”有了近代以来日本政治思想的基本特质,即以承认封建君主的统治为前提的社会制度改良。
丸山真男的“徂徕学”研究,如其所言主要是为了说明德川封建体制崩溃的必然性,而如朱子学、幕藩制这样看上去牢不可破的体系也会崩溃,那么可见并没有不会崩溃的体系或体制存在。⑨ 对此,不得不为身处二战后期的丸山这种良苦用心深表赞叹。
丸山的学问中可以与“徂徕学”研究相提并论的就是“福泽谕吉研究”了。不同于“徂徕学”,福泽研究一向是日本学界的一个热点。丸山真男能在其中别开蹊径、独树一帜,自有其道理。
对于丸山而言,从徂徕到福泽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这两个人物的相似性不仅仅在于领一时风气之先,也不仅仅是思想上表现出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更重要的是两人学术思想的一致性。这个一致性就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重视。丸山写道:“福泽认识到,人的主题自由与物理学的自然界是相互预想的两极。这是对近代精神形成过程的深刻洞察。”⑩ 在这里,丸山把福泽的实学精神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完全克服了以往对福泽“实利主义”这样的评价。“人的精神发达是无限的,自然界的奥秘是有规律的。以无限的精神去穷有规律的理,那么无论其有形无形,天地之事物必然会毫不遗漏地包罗于人的精神之内。”(《文明论概略》)从丸山看来,福泽近代思想家的形象被一种启蒙的光环所包围,他不是众多维新时期风云人物中的一员,而是可与伏尔泰、卢梭相比较的人物,是超越时代而又限于时代,既受人们爱戴又在精神上分外寂寞的伟大者。(这个形象对于丸山的研究者来说也不是孤立的,还有一个荻生徂徕。)正因为是这样,福泽的政治观点常常是对“急进”论与“急退”论一并排斥的。他身上既有“理性主义”者对科学、理性的无限信仰,同时又有对“非理性”在人类社会中巨大支配作用的充分认识。一方面它的社会批判深刻揭露了社会中不合理的现实,但另一方面他的态度又是调和的,这使他常常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抨击。丸山指出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是由于福泽思想中最原则性的东西是超越了合理主义、非合理主义这样的划分,而这归根结底是由于福泽内心中彻底坚定的人本主义
丸山通过对荻生徂徕、福泽谕吉的研究,构造了日本近代思想史的体系。从荻生徂徕打破朱子学漠然的“天人相应”,赋予当代的统治者以“制作”的主体地位,到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期望全体民众的独立自尊,以两个思想家之间的相互呼应,道出了百年来的思想史就是近代化的思想史这一根本论断。至于借白柳秀湖之口说“只要读荻生徂徕和福泽谕吉就够了,其他内容可以跳过去”,可能是一种饰辞了。只不过很巧合,两位思想家同时被两位思想史家注意到了。
如同孙歌先生已经指出的那样,丸山真男的思想体系中包含了一个两难之境,就是“当他论述日本明治维新之间已经存在由内部产生的近代思维时,他衡量u2018近代u2019的标准仍然来自西方”
参考文献
① 丸山真男:《福泽谕吉政治论的根基》,见《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学林出版社,1992年,第101页。
② 详见丸山真男:《关于思想史的思考方法――类型、范围、对象》,《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学林出版社,1992年。
③ 丸山真男:《关于思想史的思考方法――类型、范围、对象》,见《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学林出版社,1992年,第181页。
④⑨ 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初版后记),三联书店,2000年,第308、308页。
⑤ 按照丸山的定义,《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第三章才是真正狭义的政治思想史范畴。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第三章就不如前两章来得深入,而是非常具体地分析日本早期的民族主义,更像独立的政治论文,与本稿的讨论范围不同,下文将不再提及。
⑥ 详见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第二章第三节“徂徕学的转换”,三联书店,2000年,第168页。
⑦ 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第169页。
⑧“道非事物当行之理,亦非天地自然之道,乃是圣人之制作。”《徂徕先生答问书》,转引自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会:《近代日本思想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8页。
⑩ 丸山真男:《福泽的“实学”的转回――福泽谕吉哲学研究序论》,见《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学林出版社,1992年,第39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