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三国)的个人简介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曲城人。王基文武兼备,才高于世,德溥于时,深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器重,尤其在南征毋丘俭,文钦之乱,东征诸葛诞之叛大规模军事活动中,王基与司马师、司马昭结下了深厚的军友情谊。魏景元二年王基去世,追赠司空,谥号为景侯。
人物平生
早年经历王基是东莱曲城人,少年时父亲王豹 去世,便与叔父王翁住在一起。王翁精心抚养,王基也非常孝顺。
17岁时,担任东莱郡府吏,因非其所好而辞职。魏黄初年间各地举荐孝廉,王基被任命为郎中。青州刺史王R特意上表推荐王基出任别驾,后来朝廷征召王基为秘书郎,王凌又请求把他召回。司徒王朗 要求征召王基,王凌却因为贪图利用王基的治理能力而赖着不放人,因此遭到司徒王朗的弹劾。大将军司马懿征召王基,尚未到任又被提升为中书侍郎。
上书止奢魏明帝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百姓劳苦,王基上疏说:“我听说古人把百姓比作水,说:u2018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u2019因此,居于民上的天子,不能不随时戒惧。百姓安乐,逸静,一切事情都好办;如果他们生活很苦,他们就会想到作难。因此,先王的居处都很简朴,为的是防止祸患发生。从前颜渊说,东野子驾御马匹,马精疲力竭,但他仍驱赶不止,因此知道他将失败。而今劳役繁重,男女分离,人们怨声载道,希望陛下能深思东野子之弊,仔细揣摩舟和水的比喻,让那些精疲力竭的马匹休息一下,让那些疲惫不堪的百姓省些劳役。从前汉代打天下,到汉孝文帝时,只有同姓的诸侯。因此,贾谊深感忧虑地说:u2018下边是堆积着的柴禾,点着火,而在上面睡觉,还自以为很安全。u2019而今敌人并未消灭,猛将拥兵,集聚起来难以应敌,长久下去,帝位难以传给后代。在此盛明之世,不专心致志地消除祸患,如果子孙再不争气,国家就危险了。如果让贾谊再生,一定会更加忧虑。”
散骑常待王肃撰著诸经传解,又论述、制定朝廷礼仪,常常修改郑玄的旧观点。王基则依据郑玄的学说与王肃争论,并撰写批评王肃学说的《毛诗驳》。出任安平太守,后来因公事免职。
出任地方正始年间,大将军曹爽 奏请王基担任从事中郎,后来出任安丰太守。因为治理州郡严谨,而且防备森严,所以孙吴不敢进犯,加升讨寇将军。孙吴在建业集中大军,扬言进攻扬州,刺史诸葛诞让王基谋划,王基说:“以前孙权屡次进犯合肥,到了江夏,这之后全琮出击庐江,朱然进犯襄阳,但都未得逞,只得退回。而今陆逊等老将已死,孙权也年老,内部没有能臣贤嗣,军中又缺乏英明军师。孙权想要亲自率兵出击,又怕内部生乱,各种矛盾一齐爆发,导致崩溃;若派将领率兵,老将差不多死光了。新将他又不信任。他不过是想借此安排好亲信,以攻为守而已。”后来,孙权没有领兵出击。当时国内由曹爽专权,风气大坏。王基撰《时要论》来讥讽时事。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嘉平元年),征召为河南尹,由于曹爽被诛杀,按例免官。后来担任尚书。
政绩斐然内政上,王基具有优秀治理能力,青州刺史王R因为有王基的帮助得以收到青州人士的称赞,以致发生王R坚决不把王基放回中央的怪事。王基治理的州郡号称“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以至“敌不敢犯”。王基治理的江夏,号称“明制度,整军农,兼学校,南方称之”。
学术上,王基深通郑玄之学,并敢于与当时以经学知识丰富著称的王肃辩论,魏明帝时,散骑常侍王肃著作经传解说和议定朝仪,都改易郑玄的版本,王基因而与王肃抗衡,坚持要跟从郑玄的原意。可见他除了有学识,亦非常敢于去争辩抗衡,维护师承之学说。。
王基又是一位孝子,自小与叔父相依为命,而以孝顺著称,在其功成名就后,还特意分出自己的封邑给自己的堂兄弟以报答叔父的养育之恩。王基还是一位正直清廉的臣子,他长期担任要职却治身清素、不营私产,死后家无私财。他在目睹魏明帝大兴土木后敢于上疏直谏。而他的上级曹爽专制导致国内风化大坏,王基也敢于不畏强权撰写《时要论》加以讥讽。王基亦很善待部属,不独揽功勋,如平定诸葛诞后,王基将功劳归功于属官而拒绝所赐的封赏,于是手下长史、司马等七人都被封侯。
综上所述,王基是一位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人物。
善于军事公元250年(嘉平二年),出任荆州刺史,加扬烈将军,跟随征南将军王昶 讨伐孙吴。王基在夷陵率领一路兵马袭击步协,步协紧闭城门固守。王基假装摆出进攻的架式,其实则分兵袭取雄父粮仓,缴获粮食三十余万斛,抓获安北将军谭正,接纳投降的敌人有几千人,把这些降民安置到夷陵县。王基被赐关内侯爵。王基又上表劝王昶将江夏作为首脑之地,紧逼夏口。从此,吴军就不敢轻言渡江了。他申明礼仪制度,整顿军队秩序,恢复学校教学,南方士人无不称赞。当时朝廷商议准备大举伐吴,下诏命王基商量如何进攻。
王基说:“如果出兵而不能打胜,不仅威风丧尽,而且还耗费财用,因此出兵必须准备充分才行。如果不准备开通河道,聚积粮食,修建战船,即使陈兵江北,也不会形成必渡之势。今江陵有沮水、漳水,灌溉良田数以千亩。安陆左右,也有沃野良田。如果水陆并以农业为主,准备充分的储备,然后率大军攻向江陵、夷陵,分别占据夏口,沿沮水、漳水运输粮食。敌人知道我有坚锐的装备和充足的储备,能长久占据优势则依据天险顽固坚守的信念必然变得沮丧,弃暗投明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时再联合东吴的蛮夷从其内部攻击。大军再分部征讨,则夏口以上各据点一定可以攻下来,长江之外的州郡也都守不住了。这样一来,吴、蜀的交通断绝,两国无法联合,东吴也就成为瓮中之鳖了。否则的话,这时出兵未必有利。”于是朝廷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出谋划策公元252年(嘉平四年),司马师 执掌朝政,王基上书劝戒说:“天下很大,政事很杂,您就不能不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如果志尚淳正,就不会滋生各种邪念;如果心地纯静,就不会感到众事嘈杂。深思熟虑,教令就不会繁杂;重用贤能、优良之士,远近都会臣服。因此,要使远方各族团结协同一心,全在于阁下如何行动;要使民众平定,也全在于您如何用心。许允、傅嘏、袁侃、崔赞等都是正直之士,有端直的品质,没有流变的坏心,可以任用他们。”司马师采纳了他的意见。与州泰 、邓艾 、石苞 分别主管州郡事务。
公元254年(正元元年),高贵乡公曹髦登基,封王基为常乐亭侯。
公元255年(正元二年),鸺蟆⑽那 起兵,朝廷以基为行监军,授予符节,统领许昌军队,正好与司马师的军队在许昌会合。司马师问王基:“您看鸺蟮然嵩趺囱兀俊蓖趸担骸盎茨吓崖遥皇堑钡乩裘褡髀遥鞘艿鸺蟮耐玻卵矍氨簧保运娲罅靼樟恕H绻蟊咕常潜厝煌帘劳呓狻鸺蟆⑽那盏氖撞痪镁突嵝诰拧!彼韭硎λ担骸八档煤茫 庇谑桥赏趸蛳确妗:芏嗳巳衔鸺蟆⑽那沼旅臀薜校苣延胨钦ぁ3⑾纶猛趸V菇
王基认为:“鸺蟮染油耆梢猿で比耄淙圆唤得饕崖冻稣┪钡穆斫牛裰谥挠兴伞N颐钦馐焙虿桓辖羯磐疲惆傩盏脑竿炊>磺埃拗呃荩抟煊谙允疚颐堑那优常饩霾缓嫌帽牡览怼H绻乔澜倜裰冢迅髦菘け考沂粢沧ダ矗蛭颐歉ナ裥摹N鸺笏驳娜耍醯米约鹤镌鹕钪兀桓以偬映觥U饫锸俏诤现诰奂兀勘⑽拚蕉妨Γ纯赡艹晌殄持驳檬频奈麓病H绻饩映没霰腔茨洗笃辆透帽坏腥苏季萘恕4撕螅邸⑴妗⑷辍⒃サ鹊鼐腿找嫖O眨馐亲畲蟮氖Р摺S焖僬季菽隙伲隙儆写罅覆郑愎痪映陨纤氖斓摹Wな啬隙偌岢牵柚罅覆止┯Γ斐上壬崛说钠疲馐瞧蕉ㄅ言舻氖滓胧!蓖趸锤辞胝剑⒉湃盟季葶咭5搅艘院螅趸稚鲜樗担骸氨笊袼伲荒芡涎印6裢庥星康校谟信殉迹绻俨坏被⒍希春蠊湍岩栽ぶ恕:芏嗳巳衔富泳佑Τ种匾恍3种氐比挥Ω茫峭>唤痛砹恕3种鼐霾皇侵赴幢欢牵∪绻芙筒豢烧绞ぁ6裾季莩枪兀诶萆希潜呋畹牧甘程峁└腥耍颐侨匆兜涝肆福馐谴蟠淼暮牵
司马师想等各路军队到齐后再发兵,还是不听王基的劝谏。王基又说:“将军在外,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敌人得城,敌人得利。我得城,对我有利。这才叫争城,进军南顿城!”于是挥师占据南顿。鸺蟮却酉畹胤⒈蚕胝崮隙伲吡耸蠢铮低趸呀葑阆鹊牵缓猛嘶叵畹兀笔辟鹬荽淌返税捅旨危鸺笈晌那章时鞯税M趸浪且逊稚⒘吮Γ吐时ハ畹兀鸺笫О堋;茨隙训绕蕉ê螅趸握蚰辖级皆ブ葜罹拢卧ブ荽淌罚獍怖窒绾睢K鲜枰蠓肿约旱姆庖囟倩Ц甯傅亩油跚牵⑶蟠屯跚枪啬诤睿美幢ù鹗甯傅难鳌3⑻匦怼
公元257年(甘露二年),诸葛诞起兵。王基以豫州刺史身份行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豫州军事。当时大军在项地,认为淮南军精良,让王基驻军修垒。王基反复上书请求讨伐。
这时,东吴派朱异来援救诸葛诞,驻扎在安城。王基奉诏要他率军转移占据北山。王基对诸位将领说:“而今城垒已经很坚固了,兵马也都聚集在此,只须精修守备,等待敌人就是了,如果再移兵戍守险地,会使兵马处于涣散状态。再聪明的人也不能收拾这个局面了。”于是在适当的时候又上疏说:“今天我们与敌人对峙,应岿然不动,如果转移坚守险要之地则人心动摇,破坏既成的局势。各路军队各自据守深沟高垒,人心安定,不能动摇,这是统领军队的基本要领。”报上奏表后,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大将军司马昭屯兵丘头,分部围守,各有所统。王基都督城东城南二十六军,司马昭命军吏深入镇南将军部界,传令不得出兵。城中粮食吃尽,敌人昼夜攻垒,王基据城死守。进而择机反击,大破淮南军。
公元258年(甘露三年),攻下寿春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当初议者云云,要求移兵的人极多。当时我没有临阵,也听信他们的议论。将军阁下深算利害,意志坚定,奋力顶住众将压力,以至上违诏命;终于战胜敌人。古人所叙述的战事,也没有超过这次战事的。”司马昭想派将领率精锐部队深入战区,招迎唐咨子弟,乘此机会可以造成颠覆东吴的局势。王基劝谏说:“以前诸葛恪乘着东关的胜利,调动江左的兵力,包围新城。城没有攻下来,自己却死伤过半。姜维借洮上胜利之势,轻兵深入,军粮供应不上,结果大军在上络覆没。每当取胜之后,官兵上上下下轻敌。轻敌则考虑困难不深入。而今敌人刚刚在外吃了败仗。内患又未平息。因此,目前他们正戒备森严。再说,连年作战,人有归家之志。今俘获十万降兵,又杀了诸葛诞这个罪人,自从汉末有战事以来,还没有如今天这样大获全胜的局面呢!武皇帝在官渡大败袁绍,自以为创下的收获已多,不再追剿,是惧怕受挫败。”司马昭听后于是罢兵。因为淮南地区刚刚平定,朝廷命王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晋封东武侯。王基上疏辞让,把功劳归给参谋和辅佐的下属。于是长史、司马等七人都得以封侯。
这年,王基母亲去世。朝廷下诏对丧事保密,把王基的父亲王豹的遗骨迁到洛阳与王基母亲合葬,追赠王豹为北海太守。
识破阴谋公元259年(甘露四年),王基调任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公元260年(景元元年),常贵乡公曹奂 即位,为王基增加食邑千户,加上以前的一共五千七百户。
公元261年(景元二年),阳太守上表说吴贼邓由要求投降。王基接受命令,要在此时出兵东吴。王基怀疑其中有诈,于是派驿使快速向朝廷陈述情
状,又说:“嘉平以来,内乱不断。当务之急,是如何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宁,不应轻易兴师动众,向外族求取好处。”司马昭回信说:“和我共事的人,多是曲意逢迎,很少有人能与我明白地讲述事实真相。阁下诚感忠爱,常常有所规劝,就照着您所说的办理。”后来,邓由果然没有来投降。这年四月二十四日,王基逝世,享年72岁, 追赠司空,谥号景侯。儿子王徽继承爵位,早死。
历史评价
陈寿 :“徐邈清尚弘通,胡质素业贞粹,王昶开济识度,王基学行坚白,皆掌统方任,垂称著绩。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王朗 :“宿卫之臣,秘阁之吏。”
司马昭 :“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至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确然共尽理实,诚感忠爱,每见规示,辄敬依来指。”
司马炎:“故司空王基既著德立勋,又治身清素,不营产业,久在重任,家无私积,可谓身没行显,足用励俗者也。”
虞预:“王基、邓艾、周秦、贾越之徒,皆起自寒门,而著绩于朝。”
《赠司空征南将军王基碑》:“子有成父者,出仕于齐,获狄荣如、孙湫、违难为莱大夫,遂禀天素皓尔之质,兼苞五才九德之茂,慈和孝友,既著于景山林,元本道化,致思六经,剖判群言,综析无形,文辩赡柔民忠正足以格非,兼文武之上略,怀济世之弘规,初举孝廉司徒辟州辄请留,以自毗辅,後辟大将军府,拜国典惟新,出为安平安丰太守,敷崇惠训,典刑惟明,四躬以允帝命迁荆州刺史扬武将军,又迁使持节镇南穴朱旗所麾,前无交兵,克敌获俊,斩首万计,赐爵关内无遗策,举无废功,故能野战则飞虎摧翼,围城则鲸鲵于九有也,比进爵常乐亭安乐乡东武侯,增邑五千户,之算征有独克之威,而忠勤之性,乃心帝室,屡奏封章,弥留,年七十二,景元二年四月辛丑薨。公天姿高素,与亡则令俭,敛以时服,于是将矩奉册,追位司空,赠以东武侯蜜印绶,送以轻车介泰山之速颓,恨元勋之未遂。俯仰哀叹,永怀惨悴!以为镌石表墓,光示来裔。其辞曰:塞宪章坟素,昭此物则。居则利贞,在公毕力。化流二邦。宁,民用是息。升降顺道,德让靡忒。会不遗我。”
赵一清:“王基非惟不忠,亦且不孝。”
卢弼:“伯舆学有师承,驳王申郑,决不阿附,时坚具征卓识。承祚目为坚白,允称定平。其用兵策略,老谋深算,尤不可及。至母死夺情,非关本志,不忘叔父拊育之总,岂背慈母劬劳之恩?诏秘凶问,无可如何,合葬洛阳,追赠亡父,亦所以慰人子之心。”
轶事典故
管辂去看望安平太守王基。王基叫他算卦,管辂说:“会有一卑贱的女人生下一个男孩,刚落地就能行走,走入锅灶中自死。又床上会有一条大蛇,叼着笔,全家人可去看望,很快就离走。又有鸟飞到屋内,与燕子咬斗,燕子死鸟飞去。这是三件怪事。”王基大惊,忙问凶吉。管辂说:“只因为您的家住得远,所以有鬼作怪。小男孩生下来会走,不是他自己能走,只是无忌的妖魔驱使他走入灶中。大蛇叼笔,只是老书佐。鸟燕相斗,只是老铃坠下。今卦上只有现象,没说凶事,知道不是灾难的象征,不必担心。”后来果然没事。
家庭成员
父辈王豹,王基年少时就已死。258年,王基母亲死后,将王豹的墓移到洛阳与王基母亲合葬,并追赠他为北海太守。
王翁,王基叔父,王豹死后养育王基。
后代王徽,王基之子,王基死后继嗣,但早死。
王M,王基之孙,咸熙年间封东武侯。
历史年表
【公元203-227】汉建安年间至魏黄初年间自小父亲王豹已去世,由叔父王翁养育成人。17岁时,担任东莱郡府吏,因非其所好而辞职。
【公元220-227年】魏黄初年间各地举荐孝廉,王基被任命为郎中。青州刺史王R特意上表推荐王基出任别驾,后来朝廷征召王基为秘书郎,王凌又请求把他召回。司徒王朗要求征召王基,王凌却因为贪图利用王基的治理能力而赖着不放人,因此遭到司徒王朗的弹劾。大将军司马懿征召王基,尚未到任又被提升为中书侍郎。
【公元227-239年】魏明帝执政时期王基目睹魏明帝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百姓劳苦,于是上疏请求减少对百姓的劳役。
【公元227-233年】魏太和年间散骑常侍王肃撰写经传,常常修改郑玄的旧说,王基则依据郑玄的学说与王肃争论,并撰写批评王肃学说的《毛诗驳》。出任安平太守,后来因公事免职。
【公元240-249年】魏正始年间大将军曹爽奏请王基担任从事中郎,后来出任安丰太守。因为治理州郡严谨,而且防备森严,所以孙吴不敢进犯,加升讨寇将军。孙吴在建业集中大军,扬言进攻扬州,王基向扬州刺史诸葛诞分析局势,准确预测孙权无意出兵来犯。王基目睹曹爽专制之下风化大坏,愤然撰写《时要论》讥讽时事。
【公元249年】魏嘉平元年征召为河南尹,由于曹爽被诛杀,按例免官。后来担任尚书。
【公元250年】魏嘉平二年出任荆州刺史,加扬烈将军,跟随征南将军王昶讨伐孙吴。进攻夷陵,与吴将步协对峙。
【公元251年】魏嘉平三年使用疑兵计攻取雄父邸阁得到大量军粮,并俘虏吴安北将军谭正及数千敌军。赐爵关内侯。向朝廷分析局势,劝阻朝廷大举出兵伐吴。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司马师执掌朝政,王基上书劝戒,并推荐许允、傅嘏、袁侃、崔赞等正直人士。得到司马师的赞同。与州泰、邓艾、石苞分别主管州郡事务。
【公元255年】魏正元二年鸺蟆⑽那辗磁眩⒁曰屑嗑谟璺冢沉煨聿印M趸谛聿胨韭硎ο嘤霾⒍跃质平蟹治觯玫剿韭硎Φ脑奚汀W魑胺娼3⑷衔鸺蟆⑽那漳岩哉绞ぃ纶雇趸M趸虺⒎治鼍质疲⒎锤辞胝剑玫阶夹碚剂煦咭H缓笸趸嵋槎崛∧隙伲韭硎Σ辉市恚趸嗌米孕卸涝鸺蟾系揭郧罢剂炷隙伲晒ζ仁鸺笸耸叵钕亍M趸诘弥鸺笈晌那障鞯税螅砩辖ハ钕兀贾鸺笕呃0埽靡云铰摇M趸蚬ι握蚰辖级皆ブ葜罹拢煸ブ荽淌罚獍怖窒绾睢M趸鲜枨肭蟠幼约旱姆庖胤殖龆倩В陀胱约旱氖甯缸油跚墙艄啬诤睿员ù鹗甯皋杂隆3⒂汹匦怼
【公元257年】魏甘露二年诸葛诞反叛。王基以豫州刺史身份行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豫州军事。朝廷要求王基在项县修筑堡垒,王基反复请战,后来受命占领北山对抗朱异。王基再次冒着抗命违诏的危险,力排众议,要求全军驻守险要,最终获得朝廷的批准。司马昭屯兵丘头,王基负责都督城东、城南二十六路军队。诸葛诞粮食用尽,于是昼夜攻打王基以求突围,王基据险死守,随后进行反击大败敌军。战后司马昭写信对王基给予高度评价。
【公元258年】魏甘露三年平定诸葛诞之叛,同时王基成功以诸葛恪、姜维、曹操的事例说服司马昭停止进攻孙吴的计划。并上疏辞让征东将军之职务,而把功劳分给下属。王基母亲去世,朝廷下诏要求对丧事保密,并迎接王基父亲王豹的灵柩与王基母亲合葬。追赠王豹为北海太守。
【公元259年】魏甘露四年王基调任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公元260年】魏景元元年曹奂即位,为王基增加食邑千户,加上以前的一共五千七百户。
【公元261年】魏景元二年王基收命接受吴邓由、李光的投降,王基准确分析出投降有诈,并向司马昭陈述意见,得到司马昭的赞许。同年,王基去世。
文献记载
演义传记王基在征讨鸺笫蔽V荽淌贰⒓嗑烨安勘涸鹑≌蚰现亍2⒃诰禄嵋樯戏床倒饴谎Y笙烙奶嵋椋χ鹘艿剿韭硎Φ脑扌恚靡粤烨安勘勒寄隙佟2⒂牒癫⒘テ葡畛恰U魈种罡鸬保趸砸蝗酥α宋饨煲臁⑻谱桑⒊耸ご蟀芪饩?梢运低趸凇度菀濉防锩媸且晃晃涔Ω撸卵酃庥旁降慕
历史记载三国志·魏书·王基传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是时青土初定,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后召为秘书郎,凌复请还。顷之,司徒王朗辟基,凌不遣。朗书劾州曰:“凡家臣之良,则升于公辅,公臣之良,则入于王职,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今州取宿卫之臣,留秘阁之吏,所希闻也。”凌犹不遣。凌流称青土,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大将军司马宣王辟基,未至,擢为中书侍郎。
明帝盛宫室,百姓劳瘁。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惧。夫民逸则虑易,苦则思难,是以先王居之以约俭,俾不至於生患。昔颜渊云东野子之御,马力尽矣而求进不已,是以知其将败。今事役劳苦,男女离旷,原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於未尽,节力役於未困。昔汉有天下,至孝文时唯有同姓诸侯,而贾谊忧之曰:’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也。’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使贾谊复起,必深切于曩时矣。”
散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迁安平太守,公事去官。大将军曹爽请为从事中郎,出为安丰太守。郡接吴寇,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敌不敢犯。加讨寇将军。吴尝大发众集建业,扬声欲入攻扬州,刺史诸葛诞使基策之。基曰:“昔孙权再至合肥,一至江夏,其后全琮出庐江,朱然寇襄阳,皆无功而还。今陆逊等已死,而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未信。此不过欲补定支党,还自保护耳。”后权竟不能出。时曹爽专柄,风化陵迟,基著时要论以切世事。以疾徵还,起家为河南尹,未拜,爽伏诛,基尝为爽官属,随例罢。
其年为尚书,出为荆州刺史,加扬烈将军,随征南王昶击吴。基别袭步协於夷陵,协闭门自守。基示以攻形,而实分兵取雄父邸阁,收米三十馀万斛,虏安北将军谭正,纳降数千口。於是移其降民,置夷陵县。赐爵关内侯。基又表城上昶,徙江夏治之,以逼夏口,由是贼不敢轻越江。明制度,整军农,兼学校,南方称之。时朝廷议欲伐吴,诏基量进趣之宜。基对曰:“夫兵动而无功,则威名折於外,财用穷於内,故必全而后用也。若不资通川聚粮水战之备,则虽积兵江内,无必渡之势矣。今江陵有沮、漳二水,溉灌膏腴之田以千数。安陆左右,陂池沃衍。若水陆并农,以实军资,然后引兵诣江陵、夷陵,分据夏口,顺沮、漳,资水浮谷而下。贼知官兵有经久之势,则拒天诛者意沮,而向王化者益固。然后率合蛮夷以攻其内,精卒劲兵以讨其外,则夏口以上必拔,而江外之郡不守。如此,吴、蜀之交绝,交绝而吴禽矣。不然,兵出之利,未可必矣。”於是遂止。
司马景王新统政,基书戒之曰:“天下至广,万机至猥,诚不可不矜矜业业,坐而待旦也。夫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思虑审定则教令不烦,亲用忠良则远近协服。故知和远在身,定众在心。许允、傅嘏、袁侃、崔赞皆一时正士,有直质而无流心,可与同政事者也。”景王纳其言。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常乐亭侯。鸺蟆⑽那兆髀遥曰屑嗑⒓俳冢承聿视刖巴趸犰缎聿>巴踉唬骸熬锛蟮群稳纾俊被唬骸盎茨现妫抢裘袼悸乙玻蟮融啃财染澹纺肯轮荆且陨腥壕鄱H舸蟊俦疲赝帘劳呓猓蟆⑶罩祝恢粘仂毒乓印!本巴踉唬骸吧啤!蹦肆罨泳啊R檎呦桃约蟆⑶G悍,难与争锋。诏基停驻。基以为:“俭等举军足以深入,而久不进者,是其诈伪已露,众心疑沮也。今不张示威形以副民望,而停军高垒,有似畏懦,非用兵之势也。若或虏略民人,又州郡兵家为贼所得者,更怀离心;俭等所迫胁者,自顾罪重,不敢复还,此为错兵无用之地,而成奸宄之源。吴寇因之,则淮南非国家之有,谯、沛、汝、豫危而不安,此计之大失也。军宜速进据南顿,南顿有大邸阁,计足军人四十日粮。保坚城,因积谷,先人有夺人之心,此平贼之要也。”基屡请,乃听进据氵隐水。
既至,复言曰:“兵闻拙速,未睹工迟之久。方今外有强寇,内有叛臣,若不时决,则事之深浅未可测也。议者多欲将军持重。将军持重是也,停军不进非也。持重非不行之谓也,进而不可犯耳。今据坚城,保壁垒,以积实资虏,县运军粮,甚非计也。”景王欲须诸军集到,犹尚未许。基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彼得则利,我得亦利,是谓争城,南顿是也。”遂辄进据南顿,俭等从项亦争欲往,发十馀里,闻基先到,复还保项。时兖州刺史邓艾屯乐嘉,俭使文钦将兵袭艾。基知其势分,进兵逼项,俭众遂败。钦等已平,迁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进封安乐乡侯。上疏求分户二百,赐叔父子乔爵关内侯,以报叔父拊育之德。有诏特听。
诸葛诞反,基以本官行镇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时大军在项,以贼兵精,诏基敛军坚垒。基累启求进讨。会吴遣朱异来救诞,军於安城。基又被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谓诸将曰:“今围垒转固,兵马向集,但当精守备以待越逸,而更移兵守险,使得放纵,虽有智者不能善后矣。”遂守便宜上疏曰:“今与贼家对敌,当不动如山。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於势大损。诸军并据深沟高垒,众心皆定,不可倾动,此御兵之要也。”书奏,报听。大将军司马文王进屯丘头,分部围守,各有所统。
基督城东城南二十六军,文王敕军吏入镇南部界,一不得有所遣。城中食尽,昼夜攻垒,基辄拒击,破之。寿春既拔,文王与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至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文王欲遣诸将轻兵深入,招迎唐咨等子弟,因衅有荡覆吴之势。基谏曰:“昔诸葛恪乘东关之胜,竭江表之兵,以围新城,城既不拔,而众死者太半。姜维因洮上之利,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军覆上。夫大捷之后,上下轻敌,轻敌则虑难不深。今贼新败於外,又内患未弭,是其备设虑之时也。且兵出逾年,人有归志,今俘馘十万,罪人斯得,自历代征伐,未有全兵独克如今之盛者也。武皇帝克袁绍於官渡,自以所获已多,不复追奔,惧挫威也。”文王乃止。以淮南初定,转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进封东武侯。基上疏固让,归功参佐,由是长史司马等七人皆侯。
是岁,基母卒,诏秘其凶问,迎基父豹丧合葬洛阳,追赠豹北海太守。甘露四年,转为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常道乡公即尊位,增邑千户,并前五千七百户。前后封子二人亭侯、关内侯。
景元二年,襄阳太守表吴贼邓由等欲来归化,基被诏,当因此震荡江表。基疑其诈,驰驿陈状。且曰:“嘉平以来,累有内难,当今之务,在于镇安社稷,绥宁百姓,未宜动众以求外利。”文王报书曰:“凡处事者,多曲相从顺,鲜能确然共尽理实。诚感忠爱,每见规示,辄敬依来指。”后由等竟不降。
(司马彪战略载基此事,详於本传。曰:“景元二年春三月,襄阳太守胡烈表上’吴贼邓由、李光等,同谋十八屯,欲来归化,遣将张吴、邓生,并送质任。克期欲令郡军临江迎拔’。大将军司马文王启闻。诏征南将军王基部分诸军,使烈督万人径造沮水,荆州、义阳南屯宜城,承书夙发。若由等如期到者,便当因此震荡江表。基疑贼诈降,诱致官兵,驰驿止文王,说由等可疑之状。’且当清澄,未宜便举重兵深入应之’。又曰:’夷陵东道,当由车御,至赤岸乃得渡沮,西道当出箭溪口,乃趣平土,皆山险狭,竹木丛蔚,卒有要害,弩马不陈。今者筋角弩弱,水潦方降,废盛农之务,徼难必之利,此事之危者也。昔子午之役,兵行数百里而值霖雨,桥阁破坏,后粮腐败,前军县乏。姜维深入,不待辎重,士众饥饿,覆军上。文钦、唐咨,举吴重兵,昧利寿春,身没不反。此皆近事之鉴戒也。嘉平以来,累有内难。当今之宜,当镇安社稷,抚宁上下,力农务本,怀柔百姓,未宜动众以求外利也。得之未足为多,失之伤损威重。’文王累得基书,意疑。寻敕诸军已上道者,且权停住所在,须后节度。基又言于文王曰:’昔汉祖纳郦生之说,欲封六国,寤张良之谋,而趣销印。基谋虑浅短,诚不及留侯,亦惧襄阳有食其之谬。’文王於是遂罢军严,后由等果不降。”)
是岁基薨,追赠司空,谥曰景侯。子徽嗣,早卒。咸熙中,开建五等,以基著勋前朝,改封基孙M,而以东武馀邑赐一子爵关内侯。晋室践阼,下诏曰:“故司空王基既著德立勋,又治身清素,不营产业,久在重任,家无私积,可谓身没行显,足用励俗者也。其以奴婢二人赐其家。”
王基墓碑
三国·魏《东武侯王基墓碑》,自清乾隆三年(1738)金石家吴玉|《金石存》著录以来,相继录研者不下数十家,由于碑石形制与碑文撰书之奇特,多引起诸金石家和书法家的重视。尤其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王基断碑”之名,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
王基墓碑,碑文不载志主姓名及讳,为碑刻史空前绝后一点典型。王基墓碑为洛阳至今出土唯一的一块曹魏墓碑,亦为全国所仅见,无以类比。王基生前,身历汉、魏二朝五帝,才德兼茂,文武名世,有功于国,位居列侯,薨后敕葬洛阳,策令树碑,“光示来裔”。为何碑文不名?此一疑案,方家均未涉及。愚以为当为形势所迫耳。
清金石家叶昌炽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宋书·礼志》: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禁立碑。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大将军参军王伦卒,伦兄俊述其遗美云,祗畏王典,不得为铭,此则碑禁尚严也。晋武帝咸宁四年又诏曰:碑表私美,兴长虚伪,莫大于此,一禁断之。义熙中,尚书祠部郎中裴松之,又议禁断。观此,则魏晋两朝屡申立碑之禁。然大臣长吏,人皆私立。”而王基碑之立,显然非属此种私立。景元二年(261)东武侯王基薨,不惟举行国葬,进而追加封赠,还“以为策镌石表墓”,真乃敕令树碑立碑了。因属明违王典,故采用权变之法,树碑立传。此即概为碑文不名之因,这种做法,实乃秉握实权的大将军司马文王(昭)的主意。
司马昭在王基破诸葛诞之后与基书曰:“将军深算利害,独禀固志,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至制敌擒贼,虽古人所述,不为过也。”王基在关键时刻,行为乖张,而实赤心报国,特别在三国鼎立,内忧外患的魏国,此种精神实属可贵,理应嘉彰,让国家文武重臣奉为楷模。在举国皆知的情况下,敕令“镌石表墓,光示来裔”,明为破例违典,故不能名。
该碑书法,结体整饬工稳,方正疏朗,用笔圆浑厚重,点画遒劲有力,用笔多入楷法,撇端尖而出锋,点有阴阳变化,捺笔亦多出锋,大反钩中间亦有出锋之笔。字态洒脱,灵动而有韵致,既有不谙隶法的一面,又有不屑古版之处。虽然有些点画稍欠精致,但也可见不事雕凿,任意草率之意趣,诚为三国曹魏书法之一宝也。
历史轶事
王基与管辂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
(管)辂往见安平太守王基,基令作卦,辂曰:“当有贱妇人,生一男儿,堕地便走入灶中死。又床上当有一大蛇衔笔,小大共视,须臾去之也。又乌来入室中,与燕共斗,燕死,乌去。有此三怪。”基大惊,问其吉凶。辂曰:“直客舍久远,魑魅魍魉为怪耳。儿生便走,非能自走,直宋无忌之妖将其入灶也。大蛇衔笔,直老书佐耳。乌与燕斗,直老铃下耳。今卦中见象而不见其凶,知非妖咎之徵,自无所忧也。”后卒无患。
(辂别传曰:基与辂共论易,数日中,大以为喜乐,语辂言:“俱相闻善卜,定共清论。君一时异才,当上竹帛也。”辂为基出卦,知其无咎,因谓基曰:“昔高宗之鼎,非雉所鸲,殷之阶庭,非木所生,而野鸟一鸲,武丁为高宗,桑谷暂生,太戊以兴焉。知三事不为吉祥,原府君安身养德,从容光大,勿以知神奸污累天真。”)
时信都令家妇女惊恐,更互疾病,使辂筮之。辂曰:“君北堂西头,有两死男子,一男持矛,一男持弓箭,头在壁内,脚在壁外。持矛者主刺头,故头重痛不得举也。持弓箭者主射肫腹,故心中县痛不得饮食也。昼则浮游,夜来病人,故使惊恐也。”于是掘徙骸骨,家中皆愈。
(辂别传曰:王基即遣信都令迁掘其室中,入地八尺,果得二棺,一棺中有矛,一棺中有角弓及箭,箭久远,木皆消烂,但有铁及角完耳。及徙骸骨,去城一十里埋之,无复疾病。基曰:“吾少好读易,玩之以久,不谓神明之数,其妙如此。”便从辂学易,推论天文。辂每开变化之象,演吉凶之兆,未尝不纤微委曲,尽其精神。基曰:“始闻君言,如何可得,终以皆乱,此自天授,非人力也。”于是藏周易,绝思虑,不复学卜筮之事。)
王基与魏江夏上昶城
三国魏荆州刺史王基,在取得夷陵之战结束后,为在军事上进一步对东吴取进逼态势,特报请曹魏朝廷批准,在云梦南部修建了一座战略水城,作为训练水军的基地,名为上昶城,并迁徙江夏郡治于此城。修建此城是王基向曹魏朝廷所献伐吴进趋之策一部分,是由当时魏、吴两国的军事态势和云梦南部特殊的自然环境作出的合理选择。
2005年3月,为配合汉丹铁路复线建设,孝感市博物馆与云梦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位于云梦县下辛店镇新府城村的古城遗址进行全面考古发掘,揭开了新府城的千古之迷,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新府城是一座六朝时期的屯兵水城。这在湖北省的考古发掘中尚不多见。这一发现对研究云梦、孝感乃至湖北六朝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自然地理都有极高的价值。那么,究竟是何人、何时、何因而修建此城?本文就此作些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王基修建江夏郡上昶城过去,考古工作者对云梦新府城遗址进行过多次考察,但都是一般化的普查,一般性的结论:“古城遗址”而巳。这次专家们带着“补史证史”的历史使命感,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古城遗址进行全面考察,深入勘探,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细致的辛勤劳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料。这座古城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共设有五座城门,城门都是水门,没有陆门,即南门、东门、北门、西门、西南门。水门一般宽9―13米,深3―3.8米,入口呈外八字形,内通大明塘一口,外接护城壕及古河道,其主要交通工具为船或木筏;城中有15处台基,城垣四角设有土台,应建有楼橹。专家们从出土的陶瓷残片研究结论,此城是一座六朝时期的“屯兵水城”。水城贯通古樗U馐且桓隽钊司娴耐黄菩苑⑾帧D敲矗庾捅鞘呛稳怂ǎ惺裁疵颇兀
当代的权威史学著作和历史地理著作,均称这座城为上昶城,是三国时期曹魏江夏郡治所,为曹魏荆州剌史、扬烈将军王基所筑。三国时期处于连年混战,各国基本上都是推行的军政合一组织,套用现代话叫做“军政府”,所以该城既是江夏郡的军事基地,又是政治中心。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今山东省)人。累官至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食邑五千七百户。公元261年去世,追赠司空,谥号为景侯。是曹魏后期优秀的军政人才。他以善用奇兵著称,又以清廉德政驰誉,更以通经史、著雄文而流芳,还是一个闻名遐尔的大孝子。史家评价他是一个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三国人物。公元250年,王基率军攻夷陵城(今宜昌),东吴将领步协固守夷陵城,王基故作强攻之势,实际上分兵去袭取吴军的薄弱点雄父军用仓库,缴获大米三十馀万斛和大量的军用物资,活捉东吴安北将军谭正,收纳降民数千人,转移降民设置夷陵县。这次军事行动虽未攻下夷陵城,但重挫吴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为此,曹魏朝廷赐他关内侯爵位。这时,王基又特地向朝廷上表,报请修建上昶城,得到曹魏朝廷的批准,并迁徙江夏郡治于上昶城。王基在江夏“明制度,整军农,兼修学校,南方称之。”这里的“整军农”,是王基修建上昶水城的直接原因。所谓“整军农”,就是调整军事结构和部署,改变军事上重陆军轻水军;军需供应上重陆地农业、轻水生农业的倾向,把加强水军建设和发展水生农业摆到突出位置。因此而修筑上昶水城,作为训练水军和发展水生农业的基地,以实现其军事上水陆并进,互相策应;军需保障上“水陆并农,以实军资”的战略目标。
王基的伐吴进趋之策王基修建上昶城是他伐吴进趋之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王基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之后,曹魏朝廷向他下诏征询伐吴进趋之策,他说,用兵不可轻动,若出兵无功,就会“威名折於外,财用穷於内”。主张作好充分准备,然后择机而动。对于讨伐东吴,他作了四手准备:一是将他的大本营魏荆州剌史部从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迁徙新野,与前线缩短距离200里;二是将魏江夏郡治从石阳城(黄陂县东40里的黄城镇。一说黄陂县西23里。)迁徙上昶城,对东吴建在黄鹄山(今武昌蛇山嘴)上的夏口城形成进逼态势,从此,东吴的军队不敢轻易渡江北犯;三是推行“水陆并农”的后勤保障措施,利用沮、漳二水的丰沛水源,灌溉膏腴之田数千顷,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利用“安陆左右,陂池沃衍”的广阔肥沃水域,建设水生农业基地;四是修建上昶水城,建立水军训练基地。
王基如此重视水军建设,是由魏、吴两国军事斗争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军事力量对比决定的。早在赤壁之战时,曹操的水师被周郎付之一炬,焚烧殆尽。后来东吴水师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多次派遣可载万名甲士的大型舰队出海,而曹魏新建水军几乎不是与吴水军的对手,几次与东吴水军交锋均以失败告终。为此,魏文帝曹丕曾发出无奈的感叹:“魏虽有武骑千群,无可用之,未可图也!”表明曹魏的陆军强大而水军弱小。魏嘉平二年,曹魏朝廷的军事战略由防御转为进攻,王基深深懂得进攻东吴必须有一支强劲的水师为前锋,这便是王基修建上昶水城的外在动因。他认为,经营数载,必有成效。待时机成熟,西线屯兵进军江陵、夷陵,江夏水师攻占夏口。然后,率西部蛮夷等少数民族为内应,魏军以精兵劲卒攻其外,夏口以上的吴国地盘必然可以全部占领,东吴长江以南的郡县也守不住。这样,就切断了东吴和蜀国的联系,吴、蜀绝交,魏军一鼓而下,东吴的君臣就只有束手就擒。这就是王基的伐吴进趋之策。
特殊需要的特殊选择王基选择云梦南部作为水师训练基地,是与当时魏、吴两国的政治军事地图和云梦南部的特殊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当年,吴、蜀夷陵之战,陆逊大获全胜,刘备一败涂地,以至五千里长江天堑几乎全部落入东吴的囊中,唯独沔口(今汉口)至株城(黄岗城西)几十里地带属魏荆州江夏郡所辖。荆州、江夏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吴、魏两国互不相让,都设置了荆州剌史部和江夏郡。吴国荆州剌史部设在江陵,汉水以西为吴荆州领地;吴江夏郡治先设在沙羡(今武昌),后迁武昌(今鄂州)。魏国荆州剌史部先设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后迁新野;魏江夏郡治先设在石阳城,后迁上昶城。魏国江夏郡的辖区,东起株城,西至汉水,北达河南,南抵长江,像一个楔子打入了东吴的千里江防,成为东吴的心腹大患。
公元226年,吴大帝孙权曾亲率5万大军围攻魏江夏石阳城,“不克而还。”后又多次围攻石阳城,均无功而返。可见石阳城固若金汤。那么,王基为何要将这个“有功之城”弃之不用,而选择云梦南部另建一座上昶水城呢?这是因为在魏国的势力范围以内,唯独云梦南部具备修建水城的自然条件。从《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看,魏晋时期云梦南部及其毗连地区,都属古云梦泽的范围。王基在向曹魏朝廷献伐吴进趋之策时写道:“安陆左右,陂池沃衍”。“陂池”就是湖泊,“沃衍”是说这里的水域既广阔,又肥沃。这说明魏晋时期云梦南部及其毗连地区,还散布众多湖泊。这些湖泊星罗棋布,纵横百里,史称安陆云梦泽,亦称汉北云梦泽。樗雍罕痹泼卧篁暄讯闲8公里注入汉水,再南行20多公里汇入长江。从军事视角看,这里是进能攻,退可守,得天独厚的水军基地。新建的上昶水城是训练江夏水军的大本营,水城周围的深湖大泽是勇士们驰舰骋舸,挥刀操戈的演兵场;浅沼小泊则是养殖鱼鳖虾蟹,种植莲藕菱苞的“天然鲜活库”。在王基的战略思考中,这里既适宜于建立训练水军的基地,又适合建立发展水生农业的基地。王基就是根据这种特殊需要,对云梦南部及其毗连地区所作的特殊选择。
三国归晋以后,不再存在南北军事对峙,上昶城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于是,将江夏郡治迁徙云梦城。从公元250年修建上昶城,至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正好30年。这与考古专家李端阳所说:“此城军事功用时期不长即废”的结论是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