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卡拉季奇的个人简介
武科·卡拉季奇(Andrija Ka·i· Mio·i·),塞尔维亚文学家、语言学改革家。出生于1787年9月,一生从事民俗文学、诗歌研究创作并推动文字改革。他不仅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还成功地按塞文西里尔字母拼音引入了拉丁字母书写法,被称为塞尔维亚的文学巨匠和文字改革之父。牧羊少年
武克·卡拉季奇Andrija Ka·i· Mio·i· (1787-1864), 塞尔维亚民族复兴运动活动家,文字改革家和文学家。1787年11月16日生于南斯拉夫群山起伏的特尔什契地区一个农民家庭。从8岁开始,生来体弱的小武克与当地同龄人一样,夏天放牧,冬天偎在火炉旁倾听民间歌手的哀绵之歌。不同的是他特别喜爱读书。他先向自己的一个亲戚学习认字和写字。当他得到了一本识字课本后,天天带它去放牧,经常拦住那些他认为识字熟文的过路人,特别是神甫和商人问字。他曾去邻近村子里的小学读书,但是不久鼠疫横行,小学解散了,武克就这样在一生中只上了不到一年的小学,他的知识都是通过刻苦自学,在生活和斗争的实践中获得的。
反暴志士
1804年在塞尔维亚爆发了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卡拉焦尔杰领导的英雄队伍中很快就出现了年仅16的武克。他同士兵一起巡逻在德纳河前哨阵地上,监视对岸土耳其侵略军的动向。不久他当了卡拉焦尔杰的书记员,经常向许多起义领袖介绍和通报重要情况。这次起义曾一度取得很大胜利,收复了贝尔格莱德、斯梅德雷沃和沙巴等重要城镇。艰苦的战地生活使武克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治疗无效,不得不锯去佝偻的左腿。当时武克只有22岁。从此以后,那根粗拙的木棍成为他不能分离的侣伴。武克曾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拐棍,我有可能如同我的许多同龄人那样死于土耳其人手中。而我的拐棍迫使我寻找宁静,安闲地读一些书,从容地把我耳闻目睹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起义失败后,他不得不离开祖国来到奥地利的都城维也纳,后来又周游欧洲列国。这时他已致力于发展和传播祖国文化的事业了。
语言大师
武克首先从目不识丁的民间诗人、盲人歌手、说书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中收集整理民间抒情诗歌、民间史诗、民间故事、趣味游戏、谚语、童话、传说,并在毕生之中出版了许多民间艺术小册子,使民间创作文学化,得到记录、提高和传播。另一方面在深入社会实际和民间的过程中,收集、整理各地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词语和语法,改革、创造和统一构成词语的字母,加以推广。经过一段时间呕心沥血的努力后,1814年武克在维也纳出版了第一部民间诗集和第一部塞尔维亚语语法书,印刷了第一批经过改革后的字母表。1818年出版了第一部《塞尔维亚语字典》。武克在这些书籍里,对塞尔维亚语的读法和书写法作了重大的改革。他采用了表音文字书写的原则(一般称为正字法),即怎么念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念,每一个音都有自己的符号即一个字母,每一个字母都有也只有一个发音。他去掉了18个没有发音或多余的字母,根据需要又创造了6个字母。这样,南斯拉夫至今仍在使用的字母表共有30个字母组成,表达了他们讲话中的所有发音。这个简单而完善的字母表,使每个普通的南斯拉夫人只要用上几天时间就能学会读和写。南斯拉夫认为,这个聪明而正确的书写方法,是他们可以在世界上引以为自豪的,因为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至今仍在艰巨地进行着这项文字改革。
武克不只是以文字改革的功勋彪炳南斯拉夫史册,他的伟大建树是多方面的。一位英国评论家认为,武克作了大量的收集、加工、出版工作,“使塞尔维亚的民间诗歌以最吸引人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风貌”,为整个欧洲所了解。连著名的欧洲文豪歌德等人也为武克整理的民间诗歌优美动听而兴奋,俄罗斯 诗人普希金也是塞尔维亚民歌的崇拜者和翻译者。
武克直接来自农村,他很早就开始注意收集并整理民族习惯、信仰、传说故事和所有其它属于民俗的东西。他出版的《塞尔维亚人民的生活和习惯》一书中,包含近二百种风俗习惯和信仰,描述了与南斯拉夫民族有关的传统,南斯拉夫人民的舞蹈及其生活、社会关系和一般机构、各种社会现象、衣食住行 等生活方式……为以后的学者进一步研究南斯拉夫的民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他还用改革后的文字翻译了《圣经》,撰写了历史著作和其他作品。1828年他返回塞尔维亚,任立法会议委员和贝尔格莱德法院主席。他的正字法于1868年在塞尔维亚得到确认,沿用至今。卡拉季奇的事业对于唤起民族意识和开展反对异族统治的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卒于1864年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1787年为武科·卡拉季奇年。1964年,在武科·卡拉季奇逝世100周年时,塞尔维亚成立了“武科·卡拉季奇文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