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烈士塔

时间:2024-02-26 00:58:30编辑:影视君

襄阳烈士塔的个人简介

襄阳烈士塔,襄阳市烈士陵园标志性建筑,位于羊祜山,襄阳人熟称烈士塔,占地面积1100余亩,始建于1951年,1975年重建,是为纪念解放襄樊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及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襄阳的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烈士而兴建的。革命烈士公墓安葬有在襄樊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03名及大革命时期革命牺牲的部分老前辈的遗骨,烈士骨灰堂安放有五十多位在不同时期为襄阳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牺牲的革命烈士。

简介

中文名:襄阳烈士塔 建造时间:1951年2月 底宽:11米 碑高:28米

第一次修建

新中国成立之初,襄阳地委和专署为了纪念在解放襄阳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决定集中掩埋186位襄樊战役中献出生命的烈士,修建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塔”。

1951年2月19日,襄阳地委和专署联合发出通知,成立了以襄阳地区专员余益庵为主任的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正式开始烈士陵园的筹建。在选址中,考虑羊祜山因纪念西晋镇守襄阳名将羊祜而得名,一直是襄阳人心中的崇敬之地,而且环境幽静、离城区不远便于祭扫等因素,于是定址襄阳西南城郊羊祜山。整个烈士陵园设计规划有纪念塔、牌楼、纪念堂、上山路,经费总预算为30万斤小麦(每斤小麦折合人民币8.5分)。因为依当时的条件,纪念塔、牌楼和上山的路只能用砖头修建,所以为此专门修建窑厂,窑厂的建设费用是3.9万斤小麦,再加上人工都是来自驻军、学校、工厂、机关干部、近郊的农民义务工等,第一次修建烈士陵园应算作是半自给自足建设。

最初建成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基只有百余平方米,呈上尖、下大的方锥体,顶端有一地球仪,上有一只象征和平的和平鸽,塔身有余益庵等领导人的题词。通往山顶纪念塔的山路长200米,宽1.3米。整个纪念场地显得非常狭小和拥挤。

第二次重建

70年代初期,在当时政治环境下,烈士陵园成了全市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阶级教育、路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和必要基地。仅1972年清明节期间就接待了20多万人次。1951年修建的烈士塔,设计和建筑材料都受到很大制约,再加上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整个塔身严重风化破裂。革命烈士纪念塔破烂不堪的状况,显然与当时重要的政治教育场所的严肃性极不相符。当时的市革委会向湖北省革委会呈交《关于急需维修革命烈士纪念塔的请示报告》得到批准。

1975年11月,烈士塔重建工程开工。当时的施工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投资不足,按预算需要20多万元,而省财政只拨付了9.2万元,资金缺口较大;二是当时没有大型机械,施工材料上山难;三是山顶没水源,搅拌水泥砂浆等都无法进行。为了保证工程进度,襄阳地区革委会和襄樊市革委会同时发出指令,缺口资金由市财政拨付,主要用于购买工程施工材料。并号召当时的市直机关、学校、街道和驻樊的中央大型企业出人、出力、出车,参加材料的运输和搬运。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的义务劳动先后动员了8万人次,出动的运输车辆达到300多辆,搬运了红砖29万块、水泥90吨和无法统计数量的砂石土料。为了解决山顶没水源的问题,当时的工程指挥部开动脑筋,利用水泵分级抽排原理,沿着山脚到山顶,将3座扬程为35米的泵站串联起来。这样顺利地把山下的水抽送到了山上。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通过全市人民的齐心努力,新的烈士纪念塔建成了。

新塔以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为样本,整个塔身用花岗岩建成,呈碑形,高28米;塔身正面由原来的正北调整为东北,朝向城区;塔下方基座刻有碑文,底宽11米,两侧为浮雕;塔身有著名书法家王树人书写的魏碑“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革命烈士公墓也用花岗岩重新进行了改建,建成后的公墓长10米,宽6.8米,高1.6米。对扫墓场地也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扫墓场地长60米,宽30米,计1800平方米。上山路也扩宽到14米,有598个梯级,梯级中有平台,两边有栏杆。建成后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大气、庄严、肃穆。

第三次改造

随着襄阳经济快速发展,襄阳城市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整个烈士陵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们需求和周围环境显得越来越不协调。1998年以来市政府又将烈士陵园基础设施改造纳入市区重点建设项目,并分期实施。

1998年1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动工兴建烈士陵园广场,整个广场投资564.46万元,占地17.54亩,烈士陵园广场的建成提升了烈士纪念塔的外部环境。2001年市委、市政府投资650多万元,在烈士塔的旁边,建成了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

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投资1000万元(其中政府筹资500万元、社会融资500万元)对烈士塔主道台阶、护坡等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烈士塔梯道总长400余米,宽14米(含两侧护栏),28个平台,643个梯道。梯道用山东产青石,两侧护栏为蒙古黑花岗岩。改造后的烈士塔梯道宽敞庄重、古朴典雅,面貌焕然一新。

六十年来,襄阳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慰藉着为襄阳的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献出珍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他们在羊祜山上为烈士们筑起永远的丰碑,也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了宏扬先烈精神、建设美好家园的永远的丰碑!

烈士塔三憾

襄阳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少文友询问,你有资格来导游襄阳么?这个我的确不敢回答,因为离襄阳69公里距离的小城老河口人士对襄阳许多名胜古迹知之甚少。在历史长河里,襄阳这块土地演绎过三顾茅庐、水淹七军、李自成称王、解放襄阳等历史事件,也多半是从报刊或闲聊中,略知一二。

前日,因公务之需,在襄阳市工商局处理完公务之后,与青海前辈一道游览襄阳烈士塔风景区之后,顿生三憾,现斗胆陈述如下,以供行家斧正。

一憾――烈士陵之墓顶五靶场。前日下午,笔者与1969年支援襄阳建设的青海前辈一道,沿着襄阳烈士塔640余级台阶而上,瞻仰这座湖北省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南1公里处羊祜山的风景区。28米高的烈士塔矗立于山顶,始建于1951年,重建于1971年的烈士陵园左右墙壁上书写着“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两幅伟人诗词对联。依次推进则发现“襄阳烈士之墓”顶端摆着五个打气球的靶场,异常热闹。顿时,游览之前网友诗文如“勘问三春情有缘,登上葱茏羊祜山。热泪欲零祭旧土,冷风吹雨洒新天。壮士英名彪史册,襄阳战事写华篇。遥望长空怀今古,人民安康福无边。(《登襄阳烈士塔感怀》)”之感全无。相反,当地政府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烈士的英雄业绩,发扬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继承烈士的未竟事业修建的这座烈士陵园,也因该尴尬现象而让游人感到“装点此陵园,靶场更难堪。”

二憾――羊枯隐藏花梨林。襄阳这地方有相当古的历史,尤其与三国时期军事有关。除尽人皆知的三国军事人物孔明、庞统等外,更有一些如为消灭吴国、统一天下立过不朽功勋的西晋名将羊枯、杜预等人不为常人所知。这次,笔者一行随机采访四十位游人,竟无一人知晓羊枯的事迹。解放襄阳时牺牲了无数的战士,长眠于此知名的不知名的烈士,难以计数,建立在羊枯山之上的烈士塔,遗憾的是难以寻觅羊枯的遗迹。据陪同笔者的青海前辈介绍:这片山以前是荒山秃岭,后来修建烈士塔之后,先后在满山种植花梨木(烧炭、长木耳、香菇之树),千古流传的这位西晋军事家的“堕泪碑“或许就隐藏花梨木林之中,反正我们没有寻觅到其踪迹。

三憾―真武胜过烈士陵。整个半天时间,我们发现一群群或三三两两或单枪匹马,穿着登山鞋、提着大水杯,穿行于烈士塔林地之后,都相继涌入对面的真武山上,烧香、拜佛、抽签等,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下山的、上山的、等人的,络绎不绝,人潮涌动,成群结队,说笑声,电话声,声声入耳。显然,道家之地真武山比烈士陵园更具有魅力。

其一,建立流动军事文化走廊,打造十里烈士路,军事小百科。从这座烈士塔所居的羊枯山谈起,将这位西晋名将、军事谋略家魏末任相闰从事中郎.参与司马昭的机密。278年,虽身患重病,还冉陈伐吴之计,不久病亡。死后,其职山杜预继任的羊枯,“手握重权尝谦让;镇守襄阳得人心;政治攻心效果佳;屡呈灭吴略策;荐贤举能好伯乐:千古流传堕泪碑”的征南大将军羊枯,办学校、修水利、远征近抚,深的民心的事迹用文化墙形式展示出来,让当今之人受到教育。同时,沿路设立一些类似红蓝军攻防演示图,再现当年解放襄阳烈士们的丰功伟绩,摒弃烈士之墓顶设靶场、摆地摊等不良现象,还陵园一片净土。

其二,建立军事科技馆,打造古城文明路,文化小乐园。一方面,工商、城建等执法部门要加大对虚假广告以及乱打乱建整治力度,让类似算卦、违章建筑等行为无藏身之地。同时,宣传、文化等部门加大科学知识普及力度,让群众不再迷信,正确消费,科学对待工作与生活问题。另一方面,在烈士陵园附近采取高科技手段,建立军事科技馆,演绎一些敌我双方战术等场景。或科学消费等好处,封建迷信等危害,重现襄阳古城历史变迁过程,让大家在娱乐中,领悟到文化的魅力,产生“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的思想。

其三,建立历史陈列馆,打造古城名人路,三国大观园。俗语“地以人贵,人以地转。”既然襄阳造就类似屈原之后的卞和、伍子胥、孔明等众多华夏优秀儿女,尤其是三国时期一些功臣名将,那么就应该设立一个历史陈列馆,并将山川地名与古城名人联系起来,挖掘这个文化资源宝库,更好地为推动这座副省级古城三国大观园再立新功。

乘车路线

从火车站坐14路、514路公交车到“烈士陵园”站下车即到

上一篇:吴洪富

下一篇:王凯华(田径运动员)